出郭動柔櫓,春花始班班。
俯舷照清流,正見衰病顏。
形影自相笑,浮沉人兩間。
胡能即有定,波蕩不得閑。
村雨農(nóng)事殷,溪清客衣暖。
佳人同彩舟,沿洄繞芳甸。
吳蠶近三眠,魯桑連百畹。
相將采白蘋,日與春俱晚。
既雨天復(fù)佳,鳴鳥聲故故。
前溪春已深,勸我脫布褲。
刺篙亂清漣,艇子入浦溆。
我褲不用脫,汝自顧汝婦。
維時桃始華,野眺欣有睹。
沿洄度桑隰,迤邐見谷土。
山虛龍出云,谷暖鳥鳴雨。
耒耨良足勤,力薄奈何汝。
這是一首帶有幾分禪意的紀(jì)游詩,記述出游經(jīng)歷,描繪山溪田野、物候蠶桑,飽含喜悅之情,隱約可見漸入禪境的過程。“庵”,圓形草屋、小廟或書齋。“幻住庵”,寺廟名稱,月千上人所居。“上人”,具有德智善行之人,一般作為對僧人的敬稱。
全詩三十二句,三換其韻,可分四層:
首八句,記述百花盛開的春天,詩人離村出郭,乘船出游,俯身船舷,在澄清的溪水中照見自己衰老憔悴的容顏。“形影自相笑”句,謂“形”與 (水中)“影”相互嘲笑。奇想異思,然又深入禪機(jī)。“相笑”些什么? 詩中沒有點明,但“浮沉人兩間”句,卻啟示人們?nèi)ニ伎肌T娙俗约阂膊幻飧锌抵纱死_了游幻住庵的序幕,暗示了本詩的主題。“郭”,本意外城,此指村郭。“柔櫓”,本指船槳或船槳輕劃之聲,宋釋道溍《秋江》詩: “數(shù)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此指輕舟。“浮沉”二字,比喻世間的盛衰、升降和得失。“兩間”,即天地之間。《莊子》有“天下莫不沉浮”之語。“定”字,表面看來即安定之意,實乃禪語,佛家坐禪斂心,不起雜念,使心定于一處,叫入定,又簡稱為定。“胡能即有定,波蕩不得閑”二句,表面看來,是敘述溪流之中水波動蕩,自身無法安定下來,實云擺脫不了塵俗紛擾,只好隨波逐流,與世沉浮,自然更談不上什么禪定了。通過照 “見衰病顏”,回顧平生,寫出游幻住庵前未能入定的情狀。這一段語意雙關(guān),筆觸極為自然。
次八句敘事寫景。春雨濛濛,已是農(nóng)事繁忙季節(jié),行船清溪,感受到幾分暖意。只見一群姑娘同在一艘彩舟中忙碌,縈繞著溪中芳甸。正是春蠶將要三眠的時候了,芳甸上枝葉扶蘇處是百畹桑林。她們一起采集白蘋,以為游樂,不知不覺,已是春深日暮,到了黃昏時分。柳渾《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正是這等情景。這一段描述,雖與蠶桑農(nóng)事密切相關(guān),而心境卻已漸趨恬靜。
再八句進(jìn)一步敘事寫景。雨過天晴,前溪傳來鳥鳴的 “故故”之聲,好像是提醒人們,春已深了,該脫掉厚厚的棉布褲了。白居易《人定》詩:“誰家教鸚鵡,故故語相驚。”陸游《晚起》云:“雛鶯故故啼檐角,飛絮翩翩墮枕前。”杜詩《洗兵馬》稱: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處處催春種。”這“故故”之聲,也許就是布谷鳥在啼叫。舟子撐著船篙,劃破了漾著微波的水面,來到了清溪進(jìn)入江河的港浦之濱。好心的布谷鳥呀!我的布褲用不著脫掉,你且照顧好你自家的婦人吧。“我褲不用脫”二句,當(dāng)是詩人摹聲,對 “故故”鳥鳴作的回答,十分詼諧,幽默有趣,游幻住庵的愉悅之情,不禁頓增。
末八句,進(jìn)一步描繪幻住庵周圍景物。兩岸桃花盛開,舟中可以高興地眺望這種美景。輕舟沿著低濕的桑林行進(jìn),蜿蜒曲折的山谷之地已在眼前。空山之中那裊裊白云,是龍在騰翔,溫暖的山谷中那清脆的鳥鳴之聲,又在呼喚著春雨。殷勤的山鳥呀!耕耘農(nóng)作,全靠勤勞,可因力量單薄,對你的呼喚真是無可奈何呀!在與山鳥再次的對話之中結(jié)束全詩。詩人已被這山光水色、鳥語花香的明凈而幽清的世外桃源所陶醉,這就是幻住庵之所在,紀(jì)游之中,體現(xiàn)了一種妙不可言的禪悅。
全詩三換其韻,文筆清新。雖有濃郁的禪意,卻仍帶有詩人“時和歲豐,民受其賜”的理想色彩。反映了接受了禪宗思想及審美情趣的儒家士大夫的典型風(fēng)范,亦可聊備中國禪詩之一格。
上一篇:禪詩《游天童寺(其二)》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游廬山宿棲賢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