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偈①(第一回)
【原文】
無才可去補蒼天②,枉入紅塵若許年③。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④?
【注解】
①偈(ji):音譯佛教梵語“偈陀”的略稱,意譯是“頌”,是佛經中的唱詞,也泛指佛教的詩歌。
②補蒼天:出自遠古神話女媧補天的故事。傳說遠古的時候,天塌了,女媧氏煉五色石把天修補了起來。
③紅塵:指世間的熱鬧繁華,代指人世間。
④倩(qing):央求,請求。奇傳:即傳奇,本是唐代興起的一種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說,此處為押韻而顛倒,取其“新奇傳聞”之意。
【背景】
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塊大石,上面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上面敘著墮落之鄉、投胎之處,以及家庭瑣事、閨閣閑情、詩詞謎語,倒還全備。只是朝代年紀,失落無考。后面又有一偈。作者虛構空空道人見青埂峰下有一塊頑石,上面敘著它被攜入紅塵后的經歷見聞,后面又有一偈,就是這首七言絕句。
【賞析】
這是作者依托神話表明《石頭記》(《紅樓夢》的書名是后來才改定的)創作緣由的一首開篇詩。佛偈是總結佛語的精華,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篇《石上偈》看似簡單無奇,實則是統領全書內容的靈魂所在。
曹雪芹在小說的楔子中虛構了此書抄自石上所刻的故事,其原作者便是那塊被女媧所棄、幻化為通靈寶玉被神瑛侍者(賈寶玉的前身)“夾帶”著它一起下凡、經歷過一番夢幻的補天石,而曹雪芹自己只不過是“披閱增刪”者。其實,正如脂硯齋所言“作者之筆狡猾之甚”,真正的“作者”就是曹雪芹自己。
“無才可去補蒼天”,是作者借神話故事,說明自己無力挽救瀕臨崩潰的社會制度,以至于“枉入紅塵若許年”。此處表面上是石頭自慨白白地來到人世間這么多年,其實是作者感慨自己虛度年華以及對現實社會的無力。而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的憤激之言;以“頑石”為喻,也是作者表明自己不肯隨同流俗的傲骨。
接著,作者筆鋒一轉,“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意思是說:這是石頭身前和身后所經歷的故事,請誰替我抄了去做奇聞流傳呢?從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全書的故事來。小說中,賈寶玉身前本是頑石,在人世經歷了一番以后,被“引登彼岸”,仍化作頑石,所以說是“身前身后事”。
作者為了便于抒發感慨,也為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味,在全書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迷幻的神話世界之中,借人們耳熟能詳的女媧補天的神話,巧妙地虛構了一個頑石“幻形入世”的故事。這塊頑石的經歷,便是賈寶玉的經歷,是賈寶玉的象征,其中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作者自比補天棄石,虛度紅塵,為他所要真正描繪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其實是代表整個封建制度)的衰亡過程籠上了一個神秘的光環。
【鏈接】
曹雪芹簡介
曹雪芹(l7l5?—l763?),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先世為漢族,后為滿洲正白旗人。祖籍遼寧遼陽,生于江蘇南京。關于生年,一說曹雪芹為曹頫之子,因其生年與其祖父卒年不太遠,據張宜泉《傷芹溪居士》原注“年未五旬而卒”,研究者推定其生年為康熙五十四年(l7l5);一說為曹顒之子,據曹順康熙五十四年(l7l5)奏折,曹顒之遺腹子也生于康熙五十四年。或據敦誠《挽曹雪芹》詩“四十年華付杳冥”,論定其生年為雍正二年(l724)。關于卒年,據脂評甲戌本第一回眉批記曹雪芹卒年為“壬午除夕”,即l763年2月l2日;一說為癸未年(l764)除夕;一說為甲申年(l765)。
曹雪芹最偉大的貢獻在于文學創作。他創作的《紅樓夢》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情節復雜、描寫生動,塑造了眾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巔峰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為中華民族、為世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不僅對后世作家的創作影響深遠,而且在繪畫、影視、動漫、網游等領域產生了大量優秀衍生作品,學術界、社會上圍繞《紅樓夢》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與談論甚至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
上一篇:紅樓夢《真真國女兒詩(第五十二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秦可卿臥室聯語(第五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