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賦《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宋] 王禹偁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②,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③,雉堞圮毀④,蓁莽荒穢⑤,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⑥。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敻⑦,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⑧,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鶴氅⑨,戴華陽巾⑩,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彼齊云、落星(11),高則高矣! 井干、麗譙(12),華則華矣! 止于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13),吾所不取。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 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14),丙申移廣陵(15),丁酉又入西掖(16),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17),己亥閏三月到郡(18)。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 豈懼竹樓之易朽乎! 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注釋〕
①本篇選自王禹偁《小畜集》。黃州,今湖北黃岡縣。②刳(ku哭),剖開、挖空。③子城,附屬于大城的小城,如內城及附郭的月城。④雉堞(die蝶),城墻的泛稱。⑤蓁(zhen真)莽,荊棘野草叢生。⑥月波樓,樓名,在黃岡縣西北城上。作者另有《月波樓詠懷》詩:“郡城無大小,雉堞皆有樓。”⑦幽闃(qu去),幽沉寂靜。遼敻(xiong兄去聲),曠遠。⑧投壺,古代宴會時的游戲。設特制的壺,賓主以次投矢其中。中多者為勝,負者罰飲。⑨鶴氅(chang敞),鳥羽做成的裘衣,用作外套。⑩華陽巾,道士所戴的頭巾。(11)齊云,齊云樓,唐曹恭王所建,故址在舊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子城上。落星,落星樓,故址在今江蘇南京市東北。(12)井干,井干樓,漢武帝劉徹所建。麗譙,麗譙樓,魏武帝曹操所建。(13)騷人,指詩人。自《離騷》問世以來,作詩者多仿效之,故稱詩人為騷人。(14)至道乙未歲,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滁上,即滁州,今安徽省滁縣。(15)丙申,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廣陵,即揚州,今江蘇揚州市。(16)丁酉,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西掖(ye夜),中書省的別稱。(17)戊戌,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齊安,齊安郡,治所在黃州。(18)己亥,咸平二年(公元999年)。
〔分析〕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是王禹偁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被貶黃州時作。王禹偁在北宋政治舞臺上,因秉性耿直、敢于直言而屢遭貶謫。最先是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在擔任知制誥并兼大理寺判的時候,為處理一起公案而得罪了皇帝,貶商州團練副使。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他在政治上獲得轉機,以禮部員外郎、知制誥的官職奉召為翰林學士。但好景不長,即在任翰林學士后不久,因在開寶皇后(太祖皇后宋氏)喪禮問題上講了幾句為最高統治者不愿聽的話,被貶滁州知州。第二年改移揚州,為揚州知軍。此后雖一度又被重新起用為工部員外郎,仍在中書省任知制誥的官職。但在參與撰寫《太祖實錄》時,因直書其事而又遭落職,貶為黃州知州。此文所說的“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指的就是至道元年貶滁州以來的經歷。王禹偁在黃州的時間最長,自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除夕受命,次年閏三月到任,至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春,歷時三年。咸平四年雖又奉調為蘄州知州,但當時他已重病纏身,到任未久,就離開了人世。
黃州,亦稱齊安郡,轄黃岡、黃陂、麻城三縣。這一帶盛產竹。當地因竹價低廉,有剖竹代瓦、蓋屋造樓的。王禹偁貶黃州后,擇地蓋了二間竹樓。此文即以韻致超絕的筆調,記述建造竹樓,抒寫自己悠閑自適的謫居生活。
起首一段,先從竹寫起,雖淡淡幾筆,寫得自然暢明:“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一上來就使人對黃岡之地的風物習俗留下印象。
第二段的前五句,寫所建的竹樓是利用一塊廢地,它的位置在“子城西北隅”。這個地方原為城墻舊基,故地勢較高;然原來是雜樹亂長,野草叢生,荒穢不堪。竹樓一造,這里卻光景大變。特別是“與月波樓通”一句,敘出另一景點,頓使它顯得并不孤立而相映成趣。
“遠吞山光”四句,是寫竹樓建成以后的觀感,筆意舒展,超塵絕俗。黃岡地處長江北側,云夢澤之南,山川景色,令人神往:“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兩句,從極為寬廣的角度,把此地的山光水色,形象地描畫了出來。至于那一派幽靜深遠的景象,作者僅用“幽闃遼敻”,一筆帶過,自然不必詳盡地把它描繪了。
“夏宜急雨”、“冬宜密雪”四句,寫的是身居竹樓以后,在不同的節氣所遇不同的感受。前者如瀑布傾瀉,后者若碎玉落盤。這些描寫都與聲音有關,給人以回味的余地。舉了冬夏,而不及花雨春夜、月露秋云,便是作者的省文,它所概括的是此處的四時之景。王禹偁于咸平二年春到任,至同年八月建樓作記,寫作此文時,他實際沒有經過冬日,“冬宜密雪”云云,當是作者的想像。
“宜鼓琴”八句,進一層描述了竹樓所特有的情趣。竹子青翠堅潔,新建的竹樓自然更具韻味。這八句寫了四個“宜”字。鼓琴、詠詩、圍棋、投壺,又都是與聲音和聲波的回響有關。作者據琴、詩、棋、壺的不同特點,對不同的聲音效果作了狀述。這樣,連前面共用六個“宜”字,從樓外到樓內,采用縱橫交錯的描寫,把竹樓的特性形容得淋漓盡致。
第三段寫作者悠游無事、怡然自適的謫居生活。前六句把自己的衣著打扮、悉心閱讀《周易》與焚香默坐、消遣世慮作了形象的描繪。特別是“披鶴氅”、“戴華陽巾”的裝束,儼然成了一個超然物外的隱者,流露出作者多次貶謫之后,隨遇而安的心情。“江山之外”八句,寫的雖是竹樓所見,但視野之開闊,風光之壯偉,確實令人羨慕不已。我們可從作者所揭示的浩瀚境界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真趣。這里所見的,無論是風帆沙鳥、煙云竹樹,還是夕陽素月,種種一切,盡是實情。但就在這實情之中,又向人們展示出作者無比寬廣的襟懷。作者文筆的高超,也可從這些句子中略窺一斑。
末尾一大段,是作者借題詠志,又是對竹樓和自己今后的前途所作的瞻念。文章列舉了古時齊云、落星、井干、麗譙等名樓,它們或因高峻雄偉、或因秀美華麗而聞名于世。但在這些樓中,“貯妓女”、“藏歌舞”,用于驕奢淫逸的享樂,自然不是作者所向往的;他所愛者,卻在此樓的“價廉而工省”。因是簡易的竹樓,只能使用十年光景,即使重復加固,也不過二十年時間。聯系作者近四年來的屢遭貶謫、漂泊無定,此刻正不知明年又在何處?所以,他對竹樓的易朽,倒也并不擔心;而所期望的,則是以后與自己志向相同的人,能繼承它、修葺它,不使它殘破敗落。當然,這也不過是文章的表面現象,埋藏在字里行間的是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身居僻壤的感慨。正如他在這個時期寫的《三黜賦》所說的:“屈于身而不屈于道,雖百謫而無虧。”只是他對自己耿直性情的表達,在本文中處理得十分巧妙罷了。
〔評說〕
吳楚材等《古文觀止》:“冷淡蕭疏,無意于安排措置,而自得之于景象之外。可以上追柳州得意諸記。起結搖曳生情,更覺蘊藉。”
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通體俱切定竹樓,抒寫勝概,玩‘亦謫居’句,則竹樓之景,盡屬謫居之樂矣。‘吾以至道’數語,分明有由樂轉入悲意,卻妙在筆能含蓄不露。末以‘斯樓不朽’結到底,還他個記體。”
上一篇:散文賦《黃州快哉亭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酈道元·三峽》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