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圖《獨望》唐山水詩鑒賞
司空圖
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
遠陂春早滲,猶有水禽飛。
小村座落在樹林的旁邊,在濃密的綠蔭遮掩下,即使是白晝,也顯得有些陰暗;野徑壟頭滿開無名的黃花,但到了穗浪翻涌的麥田內,便漸次稀少。這兩句沒有直寫明言郊原上樹木的繁盛高大和麥田的茂密,而是通過“暗”“稀”的描述作了足夠的襯托暗示,再結合“綠”“黃” 的色澤渲染,便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初夏風光圖景,準確捕捉到它洋溢著勃勃生機與成熟氣息的季節特征,表現了詩人敏銳的審美感受力。司空圖是晚唐著名詩論家,力主 “澄澹精致”、清新自然的審美趣味和饒有“韻外之致”、以含蓄委曲見長的藝術境界,這些都對整個封建社會后期的文藝創作產生過深遠影響。而“綠樹”一聯即可視為上述理論的具體實踐,不僅使他自我欣賞,也頗得蘇軾的稱道:“司空表圣自論其詩,以為得味外味,‘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此句最善。”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引)
后兩句轉過目光,將詩意作了進一步的拓展。遠處池塘早已干涸,但還有水鳥在盤旋飛舞,似乎仍在追蹤那碧波蕩漾、游魚共水草嬉戲的春天景象……。在客觀的再現里,悄悄融入一絲留連韶光、嘆喟春華易逝的情緒; 不過,這種悵惘是那么微妙輕淡,如煙霧般似有似無,只能從 “早” “猶有” 的對照吟詠間去體味辨察,卻教人難以指實。也許,這正是他所追求的“趣味澄夐,若清風之出岫”(《與王駕評詩書》)吧! 所以,在《與李生論詩書》里,司空圖標舉“近而不浮,遠而不盡”,詩味在咸酸之外,列舉自己作品印證時,就包括此聯。按,“陂”,池塘。“春”,借喻水。“滲”,干涸,水盡;《廣雅》: “滲,盡也”,又《南史·到彥之傳》: “自淮入泗,泗水滲,日裁行十里”。
上一篇:李白《獨坐敬亭山》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韜《獨登杜拉山絕頂》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