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飲馬長城窟行》原文與翻譯、賞析
[漢] 陳 琳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②:“慎莫稽留太原卒③。”“官作自有程④,舉筑諧汝聲⑤。”“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⑥!”長城何連連⑦,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⑧。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嫜⑨,時時念我故夫子⑩。”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11)!”“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12)?生男慎莫舉(13),生女哺用脯(14)。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關(15)。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注釋〕
①本篇選自徐陵《玉臺新詠》,《飲馬長城窟行》為漢樂府古題,屬相和歌辭瑟調曲。②長城吏,修筑長城的監工。③稽,滯留。太原卒,戍卒,從太原郡(今山西中部)征調來的民伕。全句為警告監工,要他們別對戍卒留難,別增加服役期。④官作,官府的工程。程,期限。⑤舉筑,筑城夯土等活兒。諧,齊,合。這兩句是“長城吏”打著官腔在命令戍卒:服役長短自有官府規定,你們的責任是要用力打夯,號子叫齊,只管勞作。⑥怫郁,這里是忍氣吞聲的意思。⑦何連連,多么漫長,連綿不斷。⑧內舍,指妻子。寡婦,筑城卒的妻子。古時凡婦人獨居皆稱“寡婦”,與后世專指夫死獨居者不同。⑨善侍,好好地侍奉。姑嫜,丈夫的父母。侍,又作“事”,服侍。⑩故夫子,丈夫的自稱。(11)一何鄙,怎么這樣低俗,不近人情。(12)何為,為什么。他家子,別家的女子,這是戍卒答妻子的話,意為:我已身陷禍難中,怎能拖住你? (你也是父母的女兒啊!)(13)慎莫舉,慎,小心。舉,養育成人。全句意為:生男孩小心些,別把他養育成人(以免再像我一樣受苦)。(14)哺,喂養。脯,干肉。哺用脯,表示珍愛的意思。(15)慊慊,滿足,滿意。全句意為,同你結為夫妻以后,情投意合,心心相關,我內心已很滿足了。
〔分析〕
作者陳琳(?—公元217年),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曾為袁紹掌書記,后歸附曹操。有文學才氣,被譽為“建安七子”之一。傳詩四篇。本篇為他的代表作。沈德潛視為“可與漢樂府竟爽”(《古詩源》)。
這首詩取材秦筑長城的歷史故事,但反映的徭役苛重事實與東漢末年相仿。它有力地控訴了封建徭役造成民眾妻離子散的罪惡。
詩的前半部分是戍卒與長城吏的差吏間的對話。在長城邊,水“寒”得“傷馬骨”,可見人要生存下去實在艱難。“傷馬骨”一語不僅實寫水之寒,而且隱含了邊塞的環境無一天不在傷戍卒的心! 漢末,統治者往往濫加役期,致使服役者有去無還。戍卒與差吏的對話中,戍卒懇求堅決的語調與長城吏冷漠驕橫的口氣形成鮮明的對照。“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兩句,與“慎莫稽留太原卒”呼應,蘊藏著戍卒心頭的反抗怒火。“長城何連連”以下的四句,為承上啟下的轉折。“連連三千里”既是寫景,亦是反映筑城戍卒的內心聯想,這綿延不斷的長城每年不知要有多少人為它葬送掉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啊!
詩的后半部分寫戍卒和妻子的書信往來。戍卒預感到自己難以生還,便毅然要妻子盡早改嫁,當他得知妻子懷有身孕的消息后,作書叮囑妻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為什么丈夫不愿妻子生男孩呢? 因為男孩長大后免不了將重蹈其父親的覆轍。“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戍卒不僅想到了自己身受的痛苦,更為將來兒孫可能遭受的不幸而焦慮掛心,真令人悲痛之極,透過字里行間,我們仿佛能見到作書人淚跡斑斑的神情。詩的后半部分對妻子堅貞的感情也有真切的描寫。“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充分體現了患難夫妻之間相濡以沫、生死與共的真摯感情。作者贊美這種高尚的愛情,同時也是對造成家庭離散的社會現象作出憤怒的譴責。
這首詩注意從《陌上桑》、《東門行》、《孔雀東南飛》等民歌中汲取營養,以大段的對話來表現詩的內容,形式生動活潑,對抒發人物的情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句式上,本篇長短句參差錯落,對后世的五七言歌行體詩的發展頗有貢獻。宋長白《柳亭詩話》卷十四中評它“以長短句行之,遂為鮑照先鞭”。
〔評說〕
陸時雍《古詩鏡》:“輕剽矯捷,似不類建安體裁。剖衷瀝血,剜骨推心,遂作中唐鼻祖。”
張玉谷《古詩賞析》:“語本漢詩,神理恰合。答辭四句,表白己之亦當從死。而彼死終不忍言,只以‘苦’字代之,又得體。此種樂府古色奇趣,即在漢古辭中亦推上乘。”
劉熙載《藝概》:“機軸開鮑明遠。惟陳純乎質,而鮑濟以妍。”
上一篇:詩詞·散曲《飲酒》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詩詞·散曲《馬嵬》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