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漢奸是怎樣造成的》原文|注釋|賞析
我為了暨大招生的事,到過香港一趟,住了近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因為教育部駐港辦事處附設在蔚藍書店里,我不得不常常到那邊去,有時為了收寄信件,有時為了有事要接頭。
這時在蔚藍書店里辦公的,有林柏生、梅思平、朱樸之、樊仲云幾個人。除了林柏生,其他的人都很熟悉。
他們天天在蔚藍書店會面,沒有什么公可辦,便群居終日,言不及義。發發牢騷,罵罵人,成了習慣。他們都是自命為郁郁不得志的人物,仿佛國家虧待了他們什么的。雖然他們各有 “使命” 在香港,但好象都未能滿其所欲??箲鹫凇鞍谉帷?的時候,然而他們不談那一套,他們談的是他們自己的切身的事。
有一天,他們談起,某一個地方有一個談相的人很高明,他們都曾找他相過,說的話很靈驗。
“你何妨也去試試看呢? ”
我搖搖頭,并不去答理他們。“不疑何卜! ”
再有一天,一位朋友,在某軍里服務的,經過香港。他說,會相面。于是,他們這一批人,個個都要他相相。
他們說的什么 “眉毛運” 、“鼻頭運”等等,我一句也聽不懂。
他說,某某人近五十歲正走運,應該可以發達,某某人便大為高興。
他說,某某人現正“走”著某某運,他也十分的有興頭。
“你為什么不也來相一下呢?”又是一次的邀請。
我實在覺得厭惡極了!我忍耐不住,便正顏厲色的說道: “為什么要算什么命,看什么相呢?我們國家民族正在與敵人作生死戰的時候,我們的運命與國家的運命是分不開的。國家勝利了,我們的運命當然是不會壞的;萬一不幸抗戰失敗了,我們還會有什么好運可走呢?”
他們默默的不作一聲。
我自覺做了一次傻事。為什么要對他們講這種大道理呢?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他們正在進行著賣國的勾當,所以才會那樣的“患得患失”。要是知道一點風聲,也許把“話”還要說得兇些。
過了幾天,李圣五到旅館里找我。談了一會,他也是滿肚子的牢騷,把那些執政的人說得一文不值。那時,他也正在失意的時代,方由外交部某官“下臺”,重進商務印書館編輯《東方雜志》。
偽組織在南京“成立”的時候,那一批失意的“官僚”,便都到了南京來,走馬上任,過其“官癮”。
我到這時候,方才恍然大悟,明白他們所以要不時的“求神告佛”,“看相問卜”的原因。
因之,我也頓時恍然大悟,凡是患得患失,時時要求神告佛,看相問卜的,到底那是些什么人。
官僚政治,在中國已是根深柢固,不易拔除,象是一座大洪爐。凡投到這大洪爐里的,不問是什么頑鐵,無不立被煉成“繞指柔”的精鋼;除非他本是一顆金剛鉆一類的人物,才不會“同流合污”。要是曾一日為官,似乎終身便帶些官臉、官氣、官味。據說,曾經做過“總長” 的人,這個頭銜便終身不會除脫開去。有一位素來可敬的學者,不幸“出山”過一次,便被人稱為 “總長” “總長” 的直到于死。聽人說,他自己也并不以此稱號為忤。
林、梅、李諸逆,都是曾經嘗過“官”趣的。所以一旦下野或“還我初服” ,便有些不甘寂寞,靜極思動起來,無時無刻,都想要重行登臺。此路走不通,便要走他路; 大道走不通,便要走小路; 此處不留人,便別求留人處。他們所追求的是個人的功名利祿,富貴榮華,以及居室、姬妾、飲食等等的享用。
這樣的 “官僚們” ,天天都在尋找“知己”,尋找“用我者”,尋找他們的主子。只要主子肯垂青到他們,置之左右,餌以高官厚祿,便會鞠躬盡瘁,為其所用,那主子是何等樣人,他們卻不想去問一下的。
得意時恣意享受,失意時求神問卜,便是他們生成的“面相”。一日無“君”,便覺得棲棲惶惶,寢食難安。國家民族的存亡,老百姓們的生死,饑饉,與他們根本痛癢無關。他們是極端的個人主義者。寧愿做漢奸,受萬人唾罵,受萬世唾罵,卻不肯寂寞自安。
這便是漢奸之所以造成的原因,也便是中國官僚主義的深厚的流毒所聚之結果。
官僚主義不從根鏟盡,漢奸是永遠不會絕跡人間的!
(1945年12月15日《周報》第15期)
賞析 這篇雜文有大段記事,夾敘夾議,理從事出,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和蟄居斗室、心系天下的愛國正義之情。
在抗日戰爭時期,抨擊漢奸的雜文不少,但這篇文章卻立意新鮮。作者從探求漢奸形成的原因出發,來揭示官僚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危害。作者從人群中擇出幾個民族敗類作為集中描畫的典型形象并加以解剖,重在展示其靈魂的卑污丑惡,真可謂下筆刻露盡相。請看,這幾個人在抗戰“白熱”之時,對民族危亡毫不關心,只談自己切身之事,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得意時恣意享受,失意時求神問卜?!睂ι纤麄儤O盡拍馬、巴結、鉆營之能事,對下則逞其兇惡,“一日無‘君’,便覺旻棲棲惶惶,寢食難安。”這些官僚主義者即極端的個人主義者,是漢奸的后備隊。他們的理想就是要尋找主子,希圖得到垂青,以便獲得功名利祿,富貴榮華,以及居室、姬妾、飲食的享用。
對于腐敗的官僚主義者,作者并未停留在揭露性的心靈刻畫上,而是將人物拉到抗戰的歷史大背景下顯露其丑相,這就不僅僅是寫幾個人的個人品質,也寫出了他們作為民族敗類為人民大眾所不齒的原因,同時也道出了他們的行徑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災難。
雜文雖然不能與長篇巨制的小說相比,但它也可以描寫人物。雜文可以“砭痼弊常取類型”,精煉地取材,以少勝多。這篇雜文中所列舉的幾個人就是“有資格”作某種類型人物的形象。作者也運用了人物對話、人物行為的描寫,雖落筆不多,卻要言不煩,使其丑相畢露。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于逗引讀者哈哈一笑了事,而是為了啟迪人們深沉的思考: “官僚主義不從根鏟盡,漢奸是永遠不會絕跡人間的!”這就一語道破了官僚主義是產生漢奸的溫床,可謂運筆如神,鞭辟入里。
上一篇:瞿秋白《民族的靈魂》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秦牧《江湖捉鱉人》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