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徐禎卿·春思》原文賞析
渺渺春江空落暉,行人相顧欲沾衣。楚王宮外千條柳,不遣飛花送客歸。
關于春思的詩,自唐宋以來,不少是少女懷春之章,少婦傷春之作,雅士贊春之篇,文人惜春之什。徐禎卿此詩,卻都與此無關。說它是思——離思,鄉思,歸思,似更合拍,題為“春思”,只是說春日所作罷了。
起筆便獨辟町畦(按:詩人當時所處現實情景即如此,倒并不是有意標新)。不見“杏花春雨”,不見“燕語鶯啼”,即使說是殘春吧,也沒什么 “落紅成陣”、“綠暗紅稀”。詩人寫的是春江,渺渺悠悠,不知從哪兒流來,也不知往哪兒流去。不但看不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看見的卻只是落日余暉,斜照水中,好像在動,又好像一絲也沒動。色彩呢,既不紅,也不白,如此而已。它能引起人一點遐想么,能激起人一絲熱情么?
它引起的只是行人漠然中的一絲悵惘,無言中的一腔郁結。不是么,對著這落日余暉,遠客征人無不淚下沾衣了。這里的“行人”,指旅居楚地的人,更指詩人自己。春山寂寂,春水悠悠。在這有所感而又無所感之際,作為詩人,不會無所思的。清淚涔涔而下,更是無可避免的了。
“思”的究竟是什么呢?離思,鄉思,歸思。這渺渺春江,晻晻落日如果只能使人萬念皆灰,心情如水,那么,舊楚王宮外的楊柳千絲,綠到天涯,卻又能使人回到現實中來。當然,這現實也不會是充滿盎然春意的。東風過處,這絲絲縷縷,盡西向飄飛,而詩人的家卻在東面,東風的確是“不與人方便”啊!為什么不自西來,讓柳絮東揚呢?家鄉不也正是春天么,鶯飛草長,綠水潮平,總不會像這里的春天,一片山沉水寂的樣子。耳邊鷓鴣啼鳴,聲聲“不如歸去”,是該棹首東掉,去親一親故鄉的泥土了。楊柳盡遣送飛花,向西灑落,委地無聲,化跡成塵。它全然不曉詩人的心意:應該叮囑飛花,飄向江南,一路平安地送旅人回家才是。把離鄉的抑郁,懷鄉的心情,還鄉的愿望,一一托之于條條絮舞,泛泛花飛,自然是慟上加慟的了。詩人我的心緒如此,旁的行人的心緒與我又有什么兩樣?
所以說,這首重在寫離思、鄉思、歸思,看去與“春思”不大關合。但細讀全詩,覺得這種思緒正是在異地春天生起。詩人看到的春江正值渺渺悠悠之時,看到的春柳正值向西飄拂之際,在這特定情境下,不會引起什么賞心悅目的感受來的。即使不是此特定情境,看到的是姹紫嫣紅,江天如染的畫景,而由于羈旅的苦情積郁已久,對此也會產生逆反心理,萌發一片更濃烈的這種思緒的。
上一篇:古詩《黃景仁·春興》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闿運·曉上空泠峽》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