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賀新郎贈蘇昆生》原文與翻譯、賞析
[清] 陳維崧
吳苑春如繡②,笑野老③、花顛酒惱④,百無不有⑤。淪落半生知己少,除卻吹簫屠狗⑥,算此外、誰歟吾友?忽聽一聲《河滿子》⑦,也非關、淚濕青衫透⑧。是鵑血,凝羅袖⑨。武昌萬疊戈船吼⑩,記當日、征帆一片,亂遮樊口(11)。隱隱柁樓歌吹響,月下六軍搔首,正烏鵲、南飛時候(12)。今日華清風景換(13),剩凄涼、鶴發開元叟(14)。我亦是,中年后。
〔注釋〕
①本篇選自陳維崧《迦陵詞全集》。蘇昆生,明末清初著名音樂家、曲藝大師。②吳苑,春秋時,吳有長洲苑,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后人因稱蘇州為吳苑。③野老,作者自稱。杜甫《哀江頭》:“杜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亦自指。④花顛酒惱,杜甫《江畔獨步尋花》詩:“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畔,經旬出飲獨空床。”⑤百無不有,猶言百般放蕩,無所不有。⑥吹簫屠狗,《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于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吳市。”徐廣曰:“篪一作簫。”后因以吹簫為乞丐的故事。又《刺客列傳》:“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以上皆自寫其寥落不偶之感。⑦《河滿子》,歌曲名,本作“何滿子”。《古今詞話》:“相傳(唐)文宗疾急,目孟才人。孟請歌畢,指笙囊就縊。爰歌何滿子一聲,腸斷而歿。張祜為詩以吊之云:‘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此以比蘇昆生的歌聲。⑧淚濕青衫透,白居易《琵琶行》:“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⑨鵑血,杜鵑鳴聲凄厲,俗有杜鵑啼血之語。⑩戈船,戰船。(11)樊口,今湖北省鄂城縣西北五里,樊港入江處。(12)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蘇軾《赤壁賦》:“‘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13)華清,唐華清宮在今陜西省臨潼縣南驪山上。地有溫泉,貞觀間,建溫泉宮,天寶間改曰華清。唐玄宗每年十月幸驪山。安史亂后荒廢。(14)鶴發,發白如鶴。唐李洞《繡嶺宮詞》云:“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供奉曲。”驪山有繡嶺宮。鶴發開元叟,比蘇昆生。開元,唐玄宗年號。
〔分析〕
這是一首投贈之作。詞前有序云:“贈蘇昆生。蘇,固始人,南曲為當今第一。曾與說書叟柳敬亭同客左寧南幕下,梅村先生為賦《楚兩生行》。”
蘇昆生,明末固始縣(今河南省汝南縣)人,擅長演唱在宋元時代曾經風靡一時的南方戲曲曲調——南曲,號稱當今第一。他與善于說書的柳敬亭一起,在駐防武昌的寧南侯左良玉的帳下為幸舍重客。公元1644年,南明弘光政權成立,馬士英等執政,與復社諸人為敵。次年,左良玉不顧清兵南進的威脅,以清君側為名,發兵東下,討伐馬士英,中途病歿于九江。蘇昆生痛哭一場之后,削發入九華山。后來,跟隨汪然明到武林(今浙江省杭州市)。二人以善歌名揚海內。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汪然明不幸逝世,蘇昆生遂赴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偉業(號梅村)有感于柳敬亭、蘇昆生兩位藝人的杰出才華與生平遭遇,賦有《楚兩生行》長詩,可與這首《賀新郎》并讀。
上闋起句“吳苑春如繡”,以敘述的語言概括吳地蘇州一帶風景如畫的大好春光。用語簡略,一筆帶過,見出作者的用意并不在賞春、寫春。
“笑野老、花顛酒惱,百無不有。”杜甫《哀江頭》有“杜陵野老吞聲哭”句,乃自指。此處“野老”亦系作者自稱。“笑”是自我嘲笑之意。嘲笑自己什么呢? 為花而顛狂,為酒所困惱,百般放蕩,無所不有。一個放浪形骸,落拓不羈的失意文人形象,繪影繪神,躍然紙上。“花顛”、“酒惱”,互文見義。
“淪落半生知己少,除卻吹簫屠狗。算此外、誰歟吾友?”陳維崧出生于明朝的一個官宦世家。祖父陳于廷曾任左都御史、太子太保等職,是東林黨的中堅人物。父親陳貞慧以氣節文章著稱于時,明亡后過著隱居生活。清朝定鼎中原之后,陳維崧盡管文才出眾,被譽為“江左鳳凰”,卻是久困科場,屢試不第。又因家世敗落,只得流寓四方。其心中愁悶凄楚,自不待說。抑塞磊落之情,多發之于詩詞,故曰:“淪落半生”。詞人茫然四顧,不禁喟然長嘆:除了那些“吹簫”的、“屠狗”的之外,還有什么人是我的知己,我的朋友?聯系到起拍“吳苑春如繡句”,不難悟出作者是以自然美景來反襯內心的孤寂與凄清。
接著,詞筆頓轉,奇峰突起:“忽聽一聲《河滿子》,也非關、淚濕青衫透。是鵑血,凝羅袖。”《河滿子》,亦作《何滿子》,唐樂曲名。白居易《何滿子》云:“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據此可以推想其聲之哀怨悱惻。“淚濕青衫透”,典出白居易七言長詩《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因直言上書,遭受讒毀,被貶江州司馬。他在潯陽江頭夜聞一淪落女子彈奏琵琶,引發身世之感,淚濕青衫。“鵑血”,相傳古蜀望帝杜宇死后魂魄化為杜鵑鳥,其鳴叫時嘴上會流出血來,聲音悲切凄厲。又《本草綱目》引唐陳藏器《本草拾遺》云:“人言此鳥(杜鵑)啼至血出乃止。”白居易《琵琶行》也道:“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這幾句中,“河滿子”句暗寓一個“淚”字,“青衫透”句明言一個“淚”字,“是鵑血”句又由淚引出一個“血”字,真可謂是字字血,聲聲淚,肝腸寸斷,凄徹心脾。詞人忽然聽到蘇昆生哀怨的歌聲,熱淚盈眶,沾濕襟袖。然而,“也非關”表明此處卻是逆用白居易“青衫濕”原意,說自己流淚并非出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那么,詞人刻骨銘心的哀痛究竟主要是被什么因素觸發的呢?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闋。
“武昌萬疊戈船吼,記當日、征帆一片,亂遮樊口。”下闋首先回顧了當年左良玉部隊威武的軍容,煊赫的聲勢。因為此詞是投贈蘇昆生之作,所以接著就蘇氏在左軍中的作為寫道:“隱隱柁樓歌吹響,月下六軍搔首,正烏鵲、南飛時候。”“搔首”,抓頭,是心有所感而發之于形體的動作。“烏鵲南飛”出自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這幾句是回憶蘇昆生當年隨左良玉大軍東進時,月下在戰船上引吭高歌,六軍將士無不為之感動的情景。
然后,文筆跌宕,由慷慨悲歌轉入深長嘆惋:“今日華清風景換,剩凄涼、鶴發開元叟。”唐代華清宮在臨潼驪山,為唐玄宗、楊貴妃游宴勝地。“開元”為玄宗年號,乃大唐鼎盛時期。安史之亂后,華清宮殿荒廢,只剩下白發蒼蒼的開元遺老,還記得舊時盛況。作者借古喻今,含蓄地反映出明朝覆亡之后,江山面貌全非,只有像蘇昆生這樣的老伶工,還在以哀怨的歌聲抒發對故國的思念之情。至此,揭出全詞題旨,并與上闋結尾呼應,點醒落淚的主要原因是觸發了亡國的哀痛,從而顯示出全詞在結構上的嚴謹與完整。
蘇昆生成了“鶴發開元叟”,而“我亦是,中年后”。結語用一個“亦”字,將自己的命運同蘇昆生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表明自己也是一個漂泊江湖的孤寂寥落之士,同時對青春已逝,功業未成的現狀惋嘆不已。詞的尾聲,充滿著英雄末路,報國無門的諸多感慨,耐人尋味。
陳維崧是在清初開一代詞風的大家。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贊道:“迦陵詞沉雄俊爽,論其氣魄,古今無敵手。”由于出生在一個具有民族氣節和正義感的文學世家,親身經歷了明清易幟的滄桑之變,并且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生活,因而其詞作多具有現實主義的深刻內容。這首《賀新郎》融紀事與抒情、傷今與吊古于一體,在撫今追昔的感慨中寄托慷慨悲愴的故國之思,沉郁激宕,頓挫有致,有著動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量。
上一篇:詩詞·散曲《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詩詞·散曲《贈從弟》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