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將仲子》原文與翻譯、賞析
《詩經(jīng)》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②,無折我樹杞③。豈敢愛之?
畏我父母。仲可懷也④;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
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⑤,無折我樹檀⑥。豈敢愛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釋〕
①本篇選自《詩經(jīng)·鄭風》,是女贈男的情詩。將,請。仲子,男子的名字。②里,五家為鄰,五鄰為里,里外有墻。逾里,指越過里墻。③折,斷。越墻而過,容易折斷樹枝。杞(qi起),柳一類的樹?!皹滂健保咐镏性苑N的杞樹。④懷,懷念。⑤園,園圃。這里指園圃的墻。⑥檀,樹名。
〔分析〕
以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在《詩經(jīng)》中占很大比重。這些愛情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男女戀愛生活中的各種情境和心理,有的也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問題?!秾⒅僮印防锏闹魅斯且粋€熱情坦率的姑娘,她想念自己愛慕的小伙子,切望與他幽期約會,但又惟恐家人和旁人覺察,交織著矛盾的心理。詩中所表述的內(nèi)容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反映。
“將仲子”的“將”音羌(qiang),請求的意思。也有學者認為“將”只是個發(fā)語詞。“仲子”是女主人公的愛人?!爸佟痹诠糯值艿呐判兄辛械诙?,“子”是對男子的美稱。因此,“仲子”亦可相當于今天的稱呼“二哥”。全詩共有三章,每章的內(nèi)容基本相同,大意是:請求仲子來看我時不要爬墻,不要折斷樹枝,并不是我愛惜這些樹木,怕的是父母、哥哥和旁人反對、干涉、說閑話。這里姑娘表白得很清楚,自己深深地思念著心中的二哥(“仲可懷也”),但一再叮囑心上人別爬墻、別折樹,不是不想他來,只是要求他不要暴露形跡,不要驚動別人。言似拒之,實則招之,思之切、情之苦,溢于言表。這些樸實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獨白,表明當時男女青年的戀愛和婚姻,已經(jīng)受到禮教的束縛和干預。如果自由談情說愛,就會被家庭、親戚、輿論看作違犯禮法。所以即使男女雙方真誠地相愛,但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齊風·南山》:“取妻如之何? 如告父母”;“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也只能將愛埋在心底,向可畏的輿論低頭。從這個意義上看,《將仲子》在表現(xiàn)男女情愛的同時,也揭示了當時的社會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特點。
《將仲子》和《詩經(jīng)》中其他民歌一樣,具有樸素、自然的藝術風格,那些簡單而樸實的語句正是普通勞動婦女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絲毫沒有矯揉之意、雕琢之痕。由于《詩經(jīng)》中的詩本來是用來入樂歌唱的,因此聯(lián)章復沓、反復詠唱也成了《詩經(jīng)》民歌篇章結(jié)構(gòu)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所謂復沓,就是一首詩由若干章組成,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對應地變換幾個詞,反復地詠唱。在《將仲子》這首詩里,每章只變換六個字,而且兩個近義詞,兩個重復詞。從“無逾我里”,到“無逾我墻”,到“無逾我園”,仲子是愈來愈接近了,但姑娘的憂心卻愈來愈沉重了,這種一層深似一層的形式,在藝術上起到了充分抒情達意的作用,使主題突出,給人留下的印象更為鮮明深刻,產(chǎn)生了一種回旋跌宕的效果。
〔評說〕
王質(zhì)《詩總聞》:“當是仲氏逞橫,婉為辭以拒之。非敢有愛,而父母在上,已不敢專。弟雖可念,恐父母有責,吾兄弟皆有畏也。言不特吾得罪,汝亦得罪。次以兄為辭,次以人為辭,皆拒之辭也?!?/p>
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述一女子遇一男子相挑誘,婉言而嚴拒之。當采自里巷風謠,無甚要旨?!?
上一篇:散文賦《對楚王問》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散文賦《小園賦》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