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春詞》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第一次讀到“雨打梨花深閉門”,是在《紅樓夢》中。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賈寶玉和薛蟠、馮紫英、蔣玉函等人行酒令,“寶玉飲了門杯,便拈起一片梨來,說道:‘雨打梨花深閉門。’完了令。”當時就覺得這句詩非常美,但是不知道出處。
第二次看見這句詩,是讀秦觀的《淮海集》,讀到《鷓鴣天》:
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才知道是秦觀的名句。
第三次讀到,就是李重元這首《憶王孫·春詞》了。
詩襲用別人的句子是比較忌諱的,例子不是沒有,但是不多。詞和曲就很普遍了,當然,前提是要用得貼切,用得不露痕跡。有時候,甚至效果比原詩更好。
這首《憶王孫》,主題很簡單,就是一位女子思念情人。
第一句“芳草萋萋憶王孫”,直接點明主題。用的是白居易《賦得原上草餞別諸王孫》中“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詩意。
“柳外樓高空斷魂”,也是泛說,登高望遠,樓外柳色,前人詩詞中已經(jīng)司空見慣,沒有什么新意。
“杜宇聲聲不忍聞”,稍有一點意趣。杜宇就是杜鵑,本來是一種很普通的鳥,因為有了古蜀望帝杜宇所化的傳說,就顯得有一點特別了。杜鵑的叫聲,被認為是很悲的。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詩:“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民間甚至有“杜鵑啼血”的說法。文天祥《金陵渡》詩說:“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李重元的詞沒有這么深沉,不過是說杜鵑的叫聲引起思人的憂傷,所以“不忍聞”。
最后兩句雖然是從秦觀詞中拿過來,但是化用得非常自然。黃昏了,樓頭遠望也不成了,漫長的夜晚,雨打著梨花,還是早早地關上門,睡了吧。
上一篇:《《惜別》吳文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晚春》辛棄疾》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