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聲聲慢》原文與翻譯、賞析
[宋]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②,乍暖還寒時候③,最難將息④。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⑤,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⑥!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⑦!
〔注釋〕
①本篇選自李清照《漱玉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寫她家破人亡之后的凄慘心境。②戚戚,憂傷的樣子。③乍,剛。④將息,養息,保養身體之意。⑤黃花,指菊花。⑥怎生,怎樣。黑,天黑。這句說孤獨中度日如年,怎樣熬到天黑啊! ⑦這次第,這些情況,這種情景。了得,指包括盡。意謂這時心頭無限心事,怎能用一個“愁”字來包容呢?
〔分析〕
這首凄楚的慢詞,表現出一種極為悲傷愁苦的心情。它的作者,是宋代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李清照的一生,處在北宋至南宋的變遷之中,可謂坎坷多難。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后來嫁給喜愛金石書畫的太學生趙明誠,生活更是充滿了學術意味和藝術情趣。靖康之變破壞了她的美滿生活,她從此走上了一段顛沛流離的痛苦歷程。她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多是閨情別恨一類,風格清新活潑;后期詞中,這首《聲聲慢》可算是最為出色的作品了。
靖康之變以后,女詞人連續遭受了國破、家失、夫亡的苦難。接踵而至的打擊,使她情緒極為低落,身心憔悴之中,呻吟出一聲聲哀音。詞的開頭三句,連疊七字,凝重地營造出一種獨寂、悲涼的氣氛,并從不同的側面寫出了詞人的心懷。“尋尋覓覓”寫行動。詞人似有所思如有所失,神情恍惚不由自主地竭力尋找著什么。為避兵亂,她偕同丈夫逃難至江南。丈夫不幸病逝后,孤苦無助的她更是坑無定所,疲于奔命。縱然她尋了又尋,找了再找,可再也找不回那安適的家庭,親密的伴侶,還有那些無價之寶——散落的文稿與金石書畫。“冷冷清清”寫氣氛,是前一句的結果。人已亡故,物也失盡,什么也沒有了,只剩下她一個人。殘酷的現實使詞人心灰意冷,而周遭的沉寂又如陣陣寒氣向她襲來,逼得她更覺孤單。在絕望的處境下,“凄凄慘慘戚戚”的感受就顯得十分自然、真切了。這六個字同義反復,是在訴說詞人不絕如縷的憂傷。這十四個疊字的開頭,集中表現了詞人的凄苦心情,并為全詞奠定了基調。接著四句,寫詞人獨自一人的生活情景。從后面的“雁過也”與“滿地黃花”,可知此時正值秋季。變易不定的氣溫使人到中年的女詞人覺得難于適應,再加過度的憂傷,她便要憑酒御寒并借酒消愁而打發時日了。然而,詞人的“寒”具有雙重含義:內心已極度悲涼,又遭到“晚來風急”,更顯“寒”的厚重。幾杯“淡酒”又怎能抵擋得住刺骨刺心的寒風?又怎能使她得到溫暖?這里的一個“淡”字,反襯的用意顯而易見。在“正傷心”之時,詞人又見天空大雁橫飛。早年丈夫趙明誠曾離家求學或任職,詞人思夫心切,曾在所寄的詩詞中多次提到大雁,期望丈夫多多寫信。她曾請求丈夫“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也曾傾訴“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的思念;更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期待。而現今,已是家破人亡,這“舊時相識”的鴻雁只會勾起詞人無限的傷感。
如果說詞人在上片歇拍處所表露的“傷心”之情已達到劇烈程度的話,下片的情緒則由激蕩趨為平緩,但卻愁苦得更深沉、更綿長。換頭四句,又是一片凄慘景象:滿園菊花依舊怒放,往昔與丈夫賞花吟詩的情景浮現眼前;如今孤苦無靠,簡直無法忍受。無人欣賞、采摘的花兒會漸漸地枯謝了去;無人過問、關懷的人兒也行將日復一日地憔悴下去。這幾句寫出了詞人傷心慘目,憐花復憐己的愁緒。一切的一切,既不堪回首又不堪入目,詞人意欲擺脫這一切,只有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了。可獨自一人“守著窗兒”又怎么捱到天黑啊! “怎生”二字,雖是自問,卻更像描繪,把個詞人形單影只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真有催人淚下之功。至此,詞人悲愁情緒已到極限,難以自持了。夜幕漸臨,秋風秋雨吹打著梧桐,風聲雨聲就像哭聲,“點點滴滴”,詞人的心頭在流淚、在滴血! 這樣的心情,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結拍,既作回應,點明開頭處的原因所在,又起總結作用,包容了詞的全部內容。
這首詞,體現了李清照后期詞的主要特色。詞人以感傷的情調悲嘆自身的不幸遭遇,傾訴出人亡家破、飽經亂離的凄苦哀愁。手法上尤為獨具匠心的是,她善于選用俗字俗語融入句中,明白如話,較少粉飾。詞中大量確切生動的疊字,流轉如珠,極富聲調美,這也只有這位女詞人才能如此“創意出奇”(羅大經《鶴林玉露》)。
〔評說〕
張端義《貴耳集》:“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賦格。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中有此文筆,殆間氣也。”
周濟《介存齋詞選序論》:“雙聲疊韻字,要著意布置,有宜雙不宜疊,宜疊不宜雙處;重字則既雙且疊,尤宜斟酌,如李易安之‘凄凄慘慘戚戚’三疊韻,六雙聲,是鍛煉出來,非偶然拈得也。”
上一篇:散文賦《墨池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散文賦《復魯絜非書》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