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1】, 士以故歸之, 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2】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3】,豈足以言得士?不然, 擅齊之強【4】, 得一士焉,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5】, 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釋】
【1】 孟嘗君: 戰國時期齊國的大臣田文。據《史記·孟嘗君傳》記載: 孟嘗君在其封地薛 (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招致諸侯賓客與亡命有罪之徒, 加以禮遇厚待, 因此士人紛紛投奔門下, 致使養士數千人, 名聞天下。秦昭王十年 (前297), 孟嘗君入秦被囚, 得門客之助, 善學狗叫者盜宮中狐白裘獻昭王寵妾, 得釋。到函谷關, 天未明, 又一門客學雞叫,騙開關門, 因而得以脫險。
【2】 嗟乎: 語氣詞。
【3】 特: 只不過。
【4】 擅: 獨占、依靠。
【5】 南面: 指國君。古代國君聽政或接見諸侯時, 坐北向南, 故稱“南面”。
【賞析】
王安石少懷矯世變俗之志, 英才卓犖, 以意氣自許。22歲擢進士第, 步入仕途, 歷任地方官吏, 關心民瘼, 頗有政聲。面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 他上萬言書于仁宗皇帝, 計論天下事, 力陳得失, 頗識竅要。兩次入居樞要, 勵行變法, 不遺余力, 展現了政治家非凡的膽識與才干。他曾有詩云:“天下蒼生待霖雨, 不知龍向此中蟠”,“平治險穢非無力, 潤澤焦枯是有才”, 直道胸中積蘊與抱負。在《上人書》中, 王安石力倡“且所謂文者, 務為有補于世而已”,并且躬體力行, 一以貫之。
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引李穆堂的話說:“荊公生平為文, 最為簡古。其簡至于篇無余話, 語無余字, 往往束千百言十數轉于數行中。其古至于不可攀躋蹤跡。引而高如緣千仞之崖, 俯而深如縋千尋之溪。愈曠而愈奧,如平楚蒼然而萬象無際。”以此衡評《讀〈孟嘗君傳〉》,莫不如此。此文是一篇讀史雜記,尺幅之內,掀興軒然之波,破庸人之論,發前人所未曾,翻千古之定論。由于文筆廉悍,不枝不蔓,頗收文短氣長之妙;寫法上語語轉折,筆筆緊逼,層層駁難,極盡抑揚吞吐,跌宕盤折之變化;加以氣勢凌厲而遒勁,識見精警,掩盡前人,因而被后世盛譽為推尊千古的“絕調。”魏禧稱“介甫文如斷岸千尺”,謝枋得說王安石之文“筆簡而健”,堪稱入木之評。且看《讀〈孟嘗君傳〉》,可證其說不謬:
文章入筆擒題。以世稱孟嘗君能得士開篇,以不能得士作結,對“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說法滌蕩振刷,立論可謂振聾發聵。孟嘗君善于養士得士,千古傳為美談,《史記》載有明文:“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對于這位“賓客日進,名聲聞于諸侯”的貴胄公子,清代姚苧田《史記菁華錄》在節評中頗持歧見:“田文起庶孽之中,假聲援之助,挾持浮說,固非本懷,乃至號召奸人,侈張幸舍,家作逋逃之藪,身為盜賊之魁。語有之:‘披其枝者傷其心,根之拔者實將落’。齊之不亡亦幸矣!豈特雞鳴狗盜,近出門墻,為士林之恥,而裹足不前也哉!”一反世俗之見,以為孟嘗君非真能得士,實得益于王安石的宏論。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著力于破,以“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破其所謂“能得士”;以“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破所謂“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以“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破所謂“士以故歸之”。全文四層轉折,立劈駁斷,層次分明,而行文控縱自如,游刃有余,筆勢健舉,有“英風勁氣來逼人”之勢,令人難以置喙。開篇提出“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以“世皆稱”置于前,瞄為標的,進行批駁。駁難以一“嗟乎”發軔,幾多深沉感慨藉此發舒,凝為“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如崩云裂石,一錘定音;如老吏斷獄,字字著力。一句反詰“豈足以言得士?”與之相銜,既在文意上發人深省,又使文脈有牽合之應。“不然”二字調折筆鋒,語氣斬截,道出心中無限事:“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假設論證,戟中要害,深入肌理,弦外之音錚錚可聞:得一士就能夠遏制強秦,縱橫天下,孟嘗君門下食客數千,世稱得士,何以不能如此?由此既可證明世人觀物不審、失之不察,又昭示出作者非凡的眼力與超人的膽識。最后一句“夫雞鳴狗盜之出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推究真士不肯歸附孟嘗君的原因所在,正是作者高出塵寰的決斷之語。至此,破既道盡,立己巍然其中,文章戛然收束,意蘊無窮,筆力磅礴,大匠運斤,遂成雄視當代、超邁古今的一家之言。對于戰國信陵、平原、孟嘗、春申四公子,吳見思《史記論文》中有所評騭:“四君俱以好客作主,而信陵之客獨勝; 次則平原, 尚有一毛遂; 至孟嘗之客, 馮驩差強人意, 余則盜賊勢利之徒, 寫得極其不堪。而千載之下, 獨傳孟嘗, 何也?”看法與王安石相近。
宋代散文的特點之一, 即在于好暢發議論, 且多有翻案文章, 上下古今, 縱橫馳驟。王安石對孟嘗君能得士循名責實,證明他盛名之下, 其實難符, 在八十八個字的短制之中, 幾近一句一變, 愈變愈奇, 有出神入化之妙, 展現了作者超人的眼識與筆力, 不愧為短篇圣手。梁啟超《王安石評傳》中曾說:“學荊公文, 當學其倔強之氣”, 當是會心之言。王安石自己也曾道出個中真諦,“看似尋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集》)。
上一篇:《古文觀止·宋金元文·王安石·讀《孟嘗君傳》》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黎庶昌·讀王弼《老子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