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泉隔翠微,千里到柴扉。
地勝人無欲,林昏虎有威。
澗苔侵客屨,山雪入禪衣。
桂樹芳陰在,還期歲晏歸。
“中南”,即中南山,一名終南山,又稱太乙山,位于陜西西安市南40公里處,是秦嶺西至武功縣境、東至藍田縣的總稱,包括翠華山、南五臺、圭峰山、驪山等峭壁秀麗的山峰。這里自古以來便是隱士和僧侶理想的居住場所。相傳溫庭筠早年曾一度在山上結廬隨宗密禪師學佛。這首以中南佛塔寺為題的五言律詩,就描寫出了詩人置身于山上那種鳴泉林靄、蒼苔素雪氛圍中所產生的一種空寂澄靜的心境。
“鳴泉隔翠微,千里到柴扉。”其中 “翠微” 代指林木茂盛的山巒;“柴扉”即柴門。由于禪人往往生活在“幽澗泉清,高峰月白”的山林里,一塢白云、三五間茅屋便是他們的寓所,因此詩中的“柴扉”實際上是指代佛塔寺。首聯二句,詩人用極其簡練的筆墨勾勒出了中南佛塔寺清幽靜謐的自然環境。鳴泉之聲隔山可聞,足見此處環境的幽靜;而“千里到柴扉”一句,則強調出這里已經遠離了喧囂的塵世。置身于這樣一種清幽靜謐的空山深谷之中,作為一個曾經廣游名山佛地、有過學禪經歷的詩人,溫庭筠自然會像那些孜孜追求內心解脫的禪僧一樣,頓時將自己的整個身心投向自然的勝景,從而步入一種超絕塵想的禪定境界。頷聯二句正傳神地寫出了詩人這種剎那間的心靈感受。特別是 “林昏虎有威”一句,更是生動地描摹了他當時所處的精神專注的禪定狀態。正因為詩人此刻已經處在了一種離相定心、凝神靜思的精神狀態中,塵世間的一切喜怒憂懼之念早已煙消云散,所以即便是茂密昏暗山林中傳出的威嚴可怖的虎吼聲,也絲毫不能引發出他產生半點恐懼之心。
假如說頷聯二句所表明的僅僅是詩人已經進入一種精神專注的禪定狀態,那么接下來的頸聯二句,則是通過藝術想象、采用白描手法,寫出了溫庭筠處在禪定狀態中當下產生的一種空明澄徹的心境。惟其空明,故所思之物為蒼苔、素雪而一塵不染;惟其澄徹,故能在冥思中與萬物融為一體而對大自然萌發出一種特殊的親切之感。有了這種對大自然異乎尋常的親切之感,詩人自然會對中南佛塔寺清幽的環境產生出難分難舍的依戀之情,于是尾聯二句寫道:“桂樹芳陰在,還期歲晏歸。”在這里,詩人既點明了當時的季節正值丹桂飄香的仲秋之際,又深情地表明他內心盼望著不久的將來,也就是說年終歲晏之時能夠重新返回到這令人冰心皎潔的清幽山林中來。
在溫庭筠的這首短詩中,你看不到濃艷的色彩和綺藻的字眼,有的是清麗如畫的自然風物和寧靜空寂的禪心禪趣,所體現的是一種沖和清淡的藝術風格。這種藝術風格的形成,顯然得力于他學禪宗密和廣游名山佛地、多與僧師佛徒交契的特殊經歷。不難設想,當一個人長時間徜徉在名山勝景和青燈古寺的氛圍中,那么他的審美情趣難免會在禪光佛影的潛移默化下變得寧靜清寂,反映到藝術風格上,自然形成沖和清淡的特色。
上一篇:禪詩《題萬道人禪房》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題奉化西峰院》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