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宋金元文·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① 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① 雞鳴狗盜: 孟嘗君曾在秦國為秦昭王所囚,有被殺的危險。他的食客中有個能為狗盜的人,就在夜里裝成狗混入秦宮中偷得狐白裘,用來賄賂昭王寵妃,孟嘗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關時,正值夜半,關門緊閉,按規定要雞鳴以后才能開關放人出入,而追兵將到,于是他的食客中會學雞鳴的人就裝雞叫,結果群雞相應,終于及時賺開關門逃回齊國。后成為孟嘗君能得士的美談。
這是一篇《史記·孟嘗君列傳》的讀后感。它名為評論史事,實則是借題發揮,另有深意。
孟嘗君田文,是戰國時齊國的公子,以好養士著稱,門下食客常達數千人。王安石在此文中通過對“士”的標準的鑒別,駁斥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觀點,說明“士”必須是可賴以謀國制敵的能人,而雞鳴狗盜之徒算不得士。這實際寄寓了他站在時代高度對人才的看法和要求,反映了他自己不凡的抱負、高遠的情志和宏大的魄力。當然,文章認為是一士就可以“南面而制秦”,有點夸大士的個人作用,失之片面;但這主要是為了矯枉,故而不免過正,以對士的高度期許和評價,來掃除把雞鳴狗盜輩與士相提并論的世俗淺見。總的講,這篇史評翻新出奇,議論精辟,觀點卓絕,富有反潮流、反傳統的精神,表現出一種哲理的深度。
全文只有四句話,九十個字,可是轉折跌宕,氣勢充沛,被李涂《文章精義》譽為文之“短而轉折多氣長者”,確是古代短文中的精品。文章第一句話先擺出對孟嘗君的傳統看法: 孟嘗君能夠禮賢下士,搜羅人才,士所以歸附之,最后依靠他們的力量逃離了秦國。這就干脆利索,開門見山地豎起了下文要批駁的靶子,此可謂“立”。第二句先用感嘆詞“嗟乎”加強語氣,然后直截了當地駁斥“能得士”的說法: 孟嘗君不過是雞鳴狗盜之徒的頭頭罷了,怎么能說他“能得士”呢?斬釘截鐵,一下子就把士和雞鳴狗盜之輩區別開,出語警策,反駁有力,此可謂“駁”。第三句轉折騰挪,加深反駁之意: 憑仗齊國強大的國力,得到一個士,就可以使齊國成為霸主,制服秦國,何至于還要靠雞鳴狗盜的力量來脫險呢!著重辨證“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的人不足以稱“士”,新意獨出,直追根本,發人深省。在表明對士的看法中,融入了他自己達則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為一篇文章的旨意所在,此可謂“轉”。第四句承接上文,又駁“士以故歸之”,下斷語作結: 雞鳴狗盜之徒出入其門下,這就是士所以不到孟嘗君那里去的原因。補足對孟嘗君“能得士”的批駁,結語真可說是警健精辟,勁峭痛快,此可謂“斷”。全文通過立、駁、轉、斷四層,把“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看法一筆掃倒,顯得理足神完,語簡意深,文短氣長,尺幅中具有千里之勢,讀起來又抑揚頓挫,聲韻諧美。這篇短文兼哲理、情趣、氣勢、音韻之勝,表現了作者思想的敏銳卓絕和寫作技巧的高超純熟。宋代謝枋得評謂“筆力簡而健”(《文章軌范》卷五),清人沈德潛稱贊曰“語語轉,筆筆緊,千秋絕調”(《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三十),應該說是當之無愧的。
上一篇:《古文觀止·王安石·讀《孟嘗君傳》》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王安石·讀孟嘗君傳》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