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蘇軾·方山子傳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①。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②。稍壯,折節(jié)讀書③,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④。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 “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⑤?” 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⑥。曰: “嗚呼! 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⑦,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⑧,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 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⑨,當?shù)霉?,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⑩,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與(11)?
【注釋】 ①方山子:姓陳,名慥(zao),字季常,宋代永嘉人。光、黃:宋代的光州和黃州,光州在今河南潢川。黃州在今湖北黃岡。②朱家: 西漢魯 (今山東曲阜)人,游俠。郭解:西漢軹(zhi) (今河南濟源) 人,游俠。宗: 尊奉。③折節(jié): 改變作風。④岐亭: 鎮(zhèn)名,在當時的黃州。⑤方山冠: 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長八寸,按五方的地位施以五色,為唐、宋時隱士戴的帽子。⑥謫 (zhe): 貶職。適見: 蘇軾《岐亭》詩序: “元豐三年正月,余始謫黃州,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慥季常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⑦矍 (jue)然:驚視的樣子。⑧岐山:今陜西岐山縣。挾 (xie):用胳膊夾住。⑨勛閥: 功勛、功績。⑩帛 (bo): 絲織品的總稱。匹: 量詞,計算布和綢緞的長度單位。(11)儻 (tang):倘若,倘或,或許。
【譯文】 方山子是在光州和黃州之間的隱居者。年少時仰慕朱家、郭解的為人,鄉(xiāng)里的豪俠都尊奉他。慢慢地進入壯年時,改變了作風,努力讀書,想憑借這條途徑在當代干一番事業(yè),然而始終沒有機遇。晚年就隱居在光州和黃州之間叫 “岐亭” 的鎮(zhèn)上。住草屋,吃蔬菜,不和世上互相往來; 拋棄車子和馬,毀壞了帽子和衣服,來來去去靠步行,山里的人沒有一個認識他,看見他所戴的帽子,方方地高聳,而且很高,說: “這莫非是古時方山冠的遺像嗎?”因此稱呼他為 “方山子”。
我貶謫到黃州居住,路過 “岐亭”,恰巧遇見他。說: “唉! 這就是我的老朋友陳慥號季常呀! 你為什么在這里?” 方山子也表現(xiàn)出驚視的樣子,問我到這里的緣故。我就把緣故告訴了他。他低下頭不回答,仰頭大笑,招呼我住他家。他家周圍環(huán)著四堵墻,寂寞冷落的樣子,然而妻子奴婢,都有自得其樂的神態(tài)。
我既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和以往不同了,獨自回想起方山子年少時,縱酒、任性、喜好舞劍,用錢像糞土一樣。從前十九年的時候,我在岐山,看見兩個騎馬的家丁跟隨著方山子,他挾著兩副弓箭,游歷西山。一只喜鵲在前面驚飛起來,方山子叫騎馬的家丁追趕上去射喜鵲,沒有射中; 方山子使馬發(fā)怒,獨自出擊,一箭就射中了。于是,他騎著馬和我談論起用兵方法以及古今戰(zhàn)爭成敗的事情,自稱是當代豪杰?,F(xiàn)在想起來,才隔幾天,精壯強悍的面色,還在眉宇之間顯現(xiàn)出來,這難道是山林中隱居的人嗎?
但是,方山子世代都有功勛,應當?shù)玫焦傥?,假使在這期間讓他從事政事,那么現(xiàn)在已經(jīng)官位顯赫了。他的家本在洛陽,花園住宅,壯觀富麗,和官僚相等同。他的家在河的北岸有莊田,每年得到上千匹的絲織品,也足夠他享受富裕快樂的生活。他都放棄不拿,獨個來到貧窮的山里,這難道是沒有心得的人能夠這樣的嗎?
我聽說光州、黃州之間有許多奇異的人,常常假裝顛狂,一身弄得骯臟,不能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遇見過他們吧!
【鑒賞】 這篇傳通過對方山子獨具特色的生活片斷的記敘,表現(xiàn)了他早年游俠,晚歲避世,不圖升官耀祖,不取富樂和獨居窮山的高尚品德。全傳有五個自然段: 第一段,敘述方山子一生的主要經(jīng)歷,溯其 “方山子” 的來歷; 第二段,通過作者所見,敘述了滿足于現(xiàn)實貧困生活的方山子; 第三段,追憶年輕時,自謂一時豪士的方山子; 第四段,記敘方山子世有勛閥的家世; 第五段,提出自己的看法,點明他“佯狂垢污”,是有托而逃。此傳構思極為巧妙,選取典型事件,注重細節(jié)描寫,對比鮮明,因小見大,用筆含蓄,令人回味咀嚼。
上一篇:《古文觀止·唐順之·報劉一丈書》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