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永
【原文】
寒蟬凄切,對長亭[1]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2]。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3]。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4]。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5],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6],更與何人說?
【注釋】
[1]長亭:古時設在交通大道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也是送別的地方。
[2]都門:京城,指汴京。帳飲:在郊外張設帳幕宴飲餞別。無緒:沒有心情。蘭舟:相傳魯班刻蘭木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3]凝噎(yē):因悲傷過度喉嚨氣塞聲阻,說不出話來。
[4]去去:去而又去,指一程又一程地遠離。暮靄(ǎi):傍晚的薄霧。沉沉:深厚貌。楚天: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屬楚國,故稱南天為楚天。
[5]經年: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6]經年: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作者】
柳永(987~1053年),原名柳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少年時混跡于花街柳巷、脂粉之地,過著一種“倚紅偎翠”的生活。柳永曾經寫過一首《鶴沖天》,詞中寫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句子。后來柳永參加進士考試,原本已經高中,但宋仁宗不喜他放蕩不羈的性格,不但取消了他的名次,還在他的考卷上批道:“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受此打擊的柳永沒有絲毫頹廢之態,反而豎起“奉旨填詞柳三變”的大旗,將填詞事業進行到底。柳永的詞題材新穎,手法多樣,在當時流傳甚廣,曾有從西夏回來的北宋官員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他的詞自成一派,人稱“柳氏家法”、“七郎風味”,對后世影響極大,蘇東坡、黃庭堅、周邦彥等著名詞人都曾受到過柳永的啟發和影響。有《樂章集》。
【賞析】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漂泊,這首詞就是他離開汴京、前往浙江時與心上人離別之作,是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宋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作。
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上片寫送別的情形,著重摹寫分別時的凄楚情狀。“寒蟬凄切”,劈頭便是一陣陣寒蟬的哀鳴,給全詩配上凄切的聲音背景,定下了一個愁苦的基調。“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是寫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離別的長亭,詩人與他的情人一直相對到黃昏,離別的愁緒在秋日黃昏凄切的蟬鳴里,在那不知何時已停下來的驟雨里慢慢地醞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一句承上句,由景轉入描寫離別的場面。離別的酒從來都是最苦的,哪里還會有飲酒的情緒呢?“無緒”更能襯托“留戀”之深。離別的客船終究要開了,催著客人快快上船,于是兩人不忍離別又不得不離別。心頭似乎還有著千言萬語,但是執手相看時,彼此都是淚眼婆娑,竟哽咽得無法訴說。“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感情深摯,“去去”二字相疊,極言行程之遠,加上此后“千里煙波”阻隔,怎不讓人的肝腸寸斷。偏偏那低沉沉的暮靄,模糊了天與水的界限,讓南行的天空更加空曠無際,更增加了離別在空間上的深度和廣度。
下片寫別后的種種思緒,表達了惆悵而又真摯的感情。首句點明自古離別最苦,而在接近清秋節的離別則使人倍添傷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前一句以設問的形式,想象明天酒醒的時候,客船會到了哪里。那時還會不會有殘月當空,曉風輕拂,岸柳婆娑,還會不會有你呢喃的耳語,關注的目光,還會不會有這般甜蜜與美好?萬般風情如同吹不開的晨霧,在詩人的腦海中浮現。但是“此去經年”啊,不知何時才能再見,縱然有想象中的這般良辰美景,如果沒有你,那也是形同虛設吧!我心頭便是有萬般的風情,又該向誰去訴說呢?最后一句,寫出作者離別之后有情而無處言說的痛苦。
全詞遣詞造句不著痕跡,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
上一篇:陰鏗《江津送劉光祿不及》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飲酒·結廬在人境》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