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詠·望薊門①》唐詩賞析,《望薊門》原文與注釋
祖 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②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③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④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⑤
【注釋】①薊門:薊門關,今北京德勝門外,當時邊防要地。②燕臺:即薊北樓,也就是傳說中燕昭王筑的黃金臺。一望:一作 “一去”。漢將營:實指安祿山營,薊門當時是他的根據地。③生積雪:生于積雪。三邊:古稱幽、并、涼為三邊。這里泛指東北、北方、西北邊防地帶。危旌:高揚的旗幟。④沙場句:意謂戰火之光,直逼邊塞之月。比喻戰事激烈。薊城:即薊門。⑤投筆吏:漢班超家貧,常為官府抄書以謀生,曾投筆嘆曰: “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 后終以功封定遠侯。論功:論功行封。請纓:漢終軍曾向漢武帝請求: “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后被南越相所殺,年僅二十余歲。纓:繩。
【鑒賞】 唐代的薊門,即范陽道,統率幽云十六州,為唐朝東北邊陲重鎮,主要防御契丹。玄宗開元二年 (714),薛納將兵御契丹; 二十二年 (734),張守珪斬契丹王屈烈及可汗。本詩大約作于這段時間,其時詩人游宦于此。
首聯 “燕臺一望” 即 “一望燕臺” 的倒裝,固然因律詩平仄之要求,但更為重要的是,以“燕臺” 這樣一個大地名起筆,可平添全詩的雄壯氣勢,山川險要,不禁激情滿懷,“驚” 字便點出了這種特有的感受。客心因何而驚呢? 首先是因為漢將 (實為唐將) 大營,笳鼓陣陣,響徹遠近。此句化用南朝梁代曹景宗 “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意” 詩意,表現出軍營中號令之嚴肅。
頷聯進一步寫笳鼓之聲,點明它是在嚴冬初曉時發出的。嚴冬本已甚為寒冷,何況又天降大雪,更何況還是多少天來之積雪,而且是連綿千萬里的積雪,其冷簡直難以言狀。單是雪上反射出的寒光,也足令人兩眼昏花。這是遠望之景。再看高處,但見曙色朦朧,山川模糊,惟獨城樓高懸之旗幟在半空中獵獵飄揚。如此靜穆之景,當然會令詩人心靈震驚不已。
頸聯一轉,極寫邊關戰士意志昂揚之態。烽火與月光、雪光交織,壯偉異常,這是向前望。環顧周圍但見薊門要塞臨海倚山,天生拱衛,穩如磐石。詩人受此感染,便由驚轉為不驚,水到渠成轉入尾聯兩句來。這兩句直抒 “望”后所感,意思是說: 雖說我年輕時沒能像班超那樣投筆從戎,但見此三邊壯氣,卻也欲效終軍請纓破敵。
全詩緊扣一個“望” 字,勾畫薊門山川形勝,意象雄偉壯闊,字里行間充滿蓬勃向上、建功立業的 “盛唐之音”。
上一篇:《張九齡·望月懷遠》唐詩賞析,《望月懷遠》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無名氏·雜詩》唐詩賞析,《雜詩》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