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南崖竹,蕭蕭遍法堂。
因風調綠影,乘月度空香。
葉拂溪云亂,梢凌石壁長。
夜深魂夢里,秋雨到繩床。
竹,是歷代詩人喜詠的對象。人們贊頌竹的風節,欣賞竹的清麗,喜歡竹的婀娜多姿。但此首《詠竹》詩卻與一般的詠竹詩不同。它出自一位詩僧,通過對夜間竹景的細膩描寫,創造了一種 “空”、“逸”、“閑”、“靜” 的境界。
首聯,“最愛南崖竹,蕭蕭遍法堂?!鄙暇溟_門見山,坦露了自己對竹的態度。一個 “愛”字作詩眼來統攝全篇。下句則對詩眼“愛”的原因作了回答?!胺ㄌ谩?,演說佛法的大堂。在法堂周圍,叢生的修竹伴隨著夜間的清風輕盈地歡舞,給夜幕下本來幽靜、清冷的梵剎又加了幾分閑逸?!笆捠挕保瑩u動貌,也可用以形容風聲。在此二者兼有: 清風蕭蕭,修竹蕭蕭。因為修竹生在法堂周圍,作為一名本為禪僧的詩人,站在這樣一幅“逸”、“靜”的畫面前,怎能不生出一份偏愛? 中間兩聯是“愛”字的展開,進一步具體描寫夜竹的形態美。夜間的自然界,仿佛都在為竹的裝扮而努力。月亮盡情地傾瀉清輝,賦予修竹以倩影。清風陣陣吹來,打破了影子的單調,使它更加婀娜多姿,又把月色下的修竹飄溢出的縷縷清香帶到遠方。這里“空香”除指竹子飄溢出的清香外,還隱指梵剎內所供之香。因在法堂外賞竹,這自然完全可能。月光下,香煙裊裊; 遠方的風兒吹來又把它帶到遠方。我們聽聽佛家“燒香”的緣由,則能對此境此情有所領會了。據《大日經疏》(唐·一行著)解釋: “燒香是遍至法界義。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布,菩提香亦爾,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燒,解脫風所吹,隨悲愿力自在而轉,普熏一切,故曰‘燒香’。”在詩人的眼里,此時明月清風中的裊裊香煙與修竹所散發出的縷縷清香一起都具有了這種意義?!翱障恪奔葘懗隽司G竹清香味不可觸,也寫出了裊裊香煙實無法取,佛家一個 “空”就含在其中了。
竹子修長,隨風輕拂的竹葉攪亂了像溪水流動般的浮云; 竹子細長的枝梢伸向石壁,仿佛石壁也因此而變得長了。頷聯對竹子作整體透視; 頸聯則對竹的局部枝和葉作審美觀照。二者共同揭示出夜竹的美感特征。尾聯寫夜深聽竹,夢中還陶醉在風竹妙圖之中,這是賞竹所獲美感余音的延續?!扒镉辍?,風吹竹的聲音,此處用的是比喻?!袄K床”,僧侶所用藤繩織的床。
歷代詩僧在詩歌藝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對詩境的重視。他們努力創造能表現其世界觀和人生理想的高度主觀的境界。這首《詠竹》詩就是很好的代表。作者給審美對象選擇了夜作為背景,夜的靜寂與作者審美觀照時的心境相一致,因而他所見到的便是一幅風、月、竹共圖組成的靜謐、安寧的圖畫。這正是詩人努力去追求的。所以縱使他返回“繩床”,夜深夢里,都仍陶醉在其中,作者已由此在精神上獲得了一種超越。
作為詠物詩,作者并沒有禮贊竹的風節,而是潑墨于竹的自然特性,抒寫竹的情態美。中間兩聯具體的描寫,有動“調”、“度”、“拂”、“凌”; 有靜 “風”、“月”; 有色之 “綠”; 有無質之“空”。一個“空”字用得特別好,既可實指夜空中竹香,虛指焚香,也體現了更進一層的佛家“悟空”之理。此詩實屬禪詩之上乘。
上一篇:禪詩《詠牡丹》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夏日游慈恩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