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左傳·子魚論戰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 “天之棄商久矣①,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
及楚人戰于泓②。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 “不可。” 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 “未可。” 既陳而后擊之③,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④。
國人皆咎公。公曰: “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⑤。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馀,不鼓不成列⑥。”
子魚曰: “君未知戰。勍敵之人⑦,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⑧,何有于二毛? 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⑨。三軍以利用也⑩,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聲盛致志,鼓儳可也(11)。”
【注釋】 ①宋公:宋襄公。大司馬:官名,掌管軍政。固:公孫固,字子魚。天之棄商: 宋國是商朝的后裔,所以子魚這么說。②泓: 水名,在今河南柘城西北。③陳: 通“陣”,這里用作動詞,擺開陣勢。④門官: 保衛國君的近衛軍隊,平時守門,戰時隨君護衛。⑤重傷: 對已經受傷的人再次傷害。禽: 通“擒”。二毛: 頭發花白的人。⑥鼓: 擊鼓進攻。⑦勍 (qing): 強勁有力。⑧胡耇 (gou): 老人。取: 割下左耳,古代作戰以獲取左耳多少論功行賞。⑨如: 應當。下句 “如”用法相同。⑩三軍: 古時有中軍、左軍、右軍,這里泛指軍隊。(11)儳 (chan): 不整齊。這里指沒有擺成陣勢。
【譯文】 楚國人攻打宋國來救援鄭國。宋襄公準備應戰,大司馬公孫固勸阻說: “上天拋棄商朝已經很久了,您想復興它,這是違背上天而不可赦免的。”宋襄公不聽。
宋軍和楚軍在泓水邊上作戰。宋軍已經排成隊列,楚軍還沒有全部渡河。司馬子魚說: “他們人多,我們人少,趁他們還沒有全部渡河,請君王下令攻擊他們。” 宋襄公說: “不行。” 楚軍已經渡河還沒有排好隊列,子魚又用剛才的意見報告。宋襄公說: “還不行。” 等到楚軍已經排好陣勢,再攻擊他們,宋軍大敗。宋襄公傷了大腿,衛隊被殲滅。
宋國人都責怪宋襄公。宋襄公說: “君子不傷害傷員,不捉拿頭發花白的人。古代的作戰,不在險隘的地方阻擊。寡人雖然是滅亡的殷商的后代,也不會攻擊沒有擺開陣勢的敵人。”
子魚說: “國君不懂得作戰。強大的敵人,在地勢險隘處沒有擺開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敵人遇到阻礙而攻擊他們,不也是可以的嗎?還害怕不能取勝。何況現在強大的國家,都是我們的敵人。雖然碰到老頭子,俘虜了就不要放掉,對頭發花白者有什么可憐惜的?說明恥辱,教導作戰,這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受了傷而沒有死掉,怎么不再給予打擊呢?如果憐惜傷員而不再次傷害,那么應當一開始就不要傷害他; 憐惜頭發花白的人,那么就應當服從他們。軍隊就是要利用有利的時機行動,鳴金擊鼓就是用聲音來鼓舞士氣。有利而使用,在險隘處阻擊是可以的; 鼓聲大作鼓舞了士氣,攻擊沒有擺開陣勢的敵人也是可以的。”
【鑒賞】 齊桓公死后,宋襄公圖謀繼續齊桓公的霸業。魯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宋襄公為了與楚國爭霸,不顧本身國力疲弱,出兵攻打依附于楚國的鄭國,楚國為援救鄭國,與宋國在泓水交戰。宋襄公想用 “仁義” 籠絡人心,在你死我活的戰爭中坐失敵人半渡和未成列的良機,以至于大敗,自己也身負重傷。事后他還強詞自解 “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不僅迂腐之極,而且虛偽。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大司馬子魚。楚強宋弱,子魚本不主張同楚國交戰,但在宋襄公決定作戰之后,他則積極謀劃,主張利用有利時機對楚國發動進攻。本篇最后一段記述了子魚對宋襄公謬論的反駁,有理有據,層層深入,駁中立論,除連用反問語句外,兩個 “可也” 還與戰斗開始時宋襄公的 “不可”、“未可”相照應。
上一篇:《古文觀止·先秦文·《論語》·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章》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司馬遷·孔子世家贊》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