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林鴻·寄逸人高漫士》原文賞析
獨倚城南百尺闌,粵鄉(xiāng)秋思浩漫漫。平臺樹色催殘照,近郭砧聲報早寒。云物正當搖落后,關(guān)河終念別離難。龍門別墅今宵月,誰與相同把酒看?
這是登高懷人之作。高漫士,不詳。逸人,隱退之人。林鴻的集子中與高逸人有關(guān)的詩有多首,他們間的情誼是十分深厚的。
登樓賦詩說愁是我國古典詩詞的重要題材。東漢末年,建安詩人王粲作 《登樓賦》,抒寫自己懷才不遇、思念故鄉(xiāng)的愁苦,便似乎建立了“登高”與 “愁緒”最早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千古文人志士,一旦登高望遠,便會有無窮無盡的愁緒憂思。在古典詩詞的浩瀚大海中,這樣的例子可說是俯拾皆是: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杜甫《登樓》)、“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辛棄疾《丑奴兒》)。當然,同為登樓賦愁,不同詩人的愁苦的含義及深廣的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統(tǒng)觀歷代登高賦愁之作,這些作品有大致相同的時空背景如異鄉(xiāng)、秋景、殘照等: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柳永《八聲甘州》)。這些作品還往往有大致相同的情景對應(yīng)關(guān)系,典型的情緒是感舊懷遠、思鄉(xiāng)懷歸。其中,秋景、殘照作為思緒的特殊符號反復(fù)出現(xiàn)在詩人的筆下,在漫長的歲月中已積淀為詩人和讀者的審美經(jīng)驗,獲得了普遍的社會性,這篇作品當然也不例外。
首聯(lián)從登高寫起,時令正當深秋,作者身處粵鄉(xiāng),獨倚高闌,思緒茫茫。這聯(lián)敘事抒情,領(lǐng)起全篇。
次聯(lián)寫登高所見所聞。先寫遠處所見,平臺樹色似乎在催促著即將西下的夕陽;再寫近處所聞,近郭之處傳來陣陣砧聲,砧聲因捶寒衣而發(fā),似乎預(yù)告著寒冷的逼近。兩句詩寫景闊大,字里行間有悲涼凄愴之意。“催”、“報”二字的錘煉也頗見功力。
第三聯(lián)虛寫景物并由景入情。云物,景物。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稱:“思飄云物外,律中鬼神驚。”這兩句說,登高遠眺,眾芳搖落,關(guān)河冷落,不能不使人念及與友人別離的痛苦。詩人的感情深摯淳厚,情景的轉(zhuǎn)換也十分自然。
尾聯(lián)推開一層,從對方落筆。龍門別墅,是友人高漫士在東海之濱建造的住所,詩人的詩中曾不止一次提到過這座別墅:“子有園林東海濱,香名滿耳人共聞”(《過高逸人別墅》)、“君家別墅抗浮塵,曾共浮丘醉渡春”(《寄高逸人》)。詩人還曾多次造訪過這座別墅,別墅與他們相互間深厚的情誼、隱逸生活及他們高潔的情懷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詩人在登臨之時便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那里今晚一定會有月色吧!那么,友人是和誰一起賞月飲酒的呢!以問句作結(jié),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表達得十分含蓄,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上一篇:古詩《孫星衍·宿江上》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黃景仁·富陽》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