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人兒,最怕是春滋味。
桃兒紅,柳兒綠,紅綠他做甚的?
怪東方,吹不散人愁氣。
紫燕雙雙語,黃鸝對對飛。
百鳥的調情也,人倒不如你!
——明·熊稔寰輯《續選劈破玉歌》
本篇通過抒發春情,對封建社會扼殺人性,剝奪人的愛情自由,進行了強烈的控訴。
春天,萬物蘇醒,百花爭艷,生機勃勃,是人們不能不為之動情的美好季節。早在《詩·召南·野有死麇》中,就有“有女懷春”的詩句。古樂府《子夜四時歌·春歌》中也稱:“畫眉忘注口,游步散春情?!蔽坛匈潯读吩姡骸袄p繞春情卒未休,秦娥蕭史兩相求?!比欢谶@首題為《春》的民歌中,卻沒有“懷春”、 “散春情”、 “纏繞春情”的興致。剩下的只有“孤人兒”控訴“最怕是春滋味”了。這是什么緣故呢?
因為民間詩人對那個扼殺愛情自由的封建社會環境已經看透了,不抱什么希望了,唯一的只有對它發泄滿腔的憤懣和斥責了,并且這種發泄,不光是感情的發泄,而且是寓情于理,以自然界的植物、動物的自然春情,來映照封建社會實行禁欲主義、扼殺人的自然春情,是多么地不合理——完全違反自然規律。所以詩中斥責:“桃兒紅,柳兒綠,紅綠他做甚的?怪東風,吹不散人愁氣?!边B紫燕都能“雙雙語”,黃鸝尚能“對對飛”,百鳥皆可“調情”,為什么“人到不如你”?!
人不如鳥,這是明代啟蒙主義思想家反對封建禁欲主義慣用的例證。偉大的劇作家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就發出了這樣的責問:“關了的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可以人而不如鳥乎?!”百鳥尚且皆能自由地調情, “人到不如你! ”詩人的這句感嘆,對封建禮教的極端不合理——扼殺人的自然本性,違反自然規律,該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有力控訴啊!
寓情于理,又由理生情——這個“理”不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封建理學之理,而是客觀自然規律之理——這種情與理的統一,是本篇的主要藝術特色。它既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量,又富有啟蒙的哲理性,而絲毫沒有空洞說教的氣味。
上一篇:《提起你的勢》原文|賞析
下一篇:《昨夜里孤枕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