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顏之推2
人在年少,精神未定,所與款狎3,熏漬陶染,言談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4,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人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5。墨子悲于染絲6,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1本文選自《顏氏家訓·慕賢》,標題為編選者所加。2顏之推(531-約590后):字介,北齊文學家,有《顏氏家訓》等。3款狎:親近。4操履:品行。藝能:本領。5“是以”六句:活用《孔子家語》中語。鮑魚,咸魚。肆,店鋪。6“墨子”句:《墨子·所染》有“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故染不可不慎也”之語。
【析點】 人的成長變化,其外部環境的影響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這一點,早為我國古人關注。相傳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為培育孟軻很注重鄰里的選擇,“孟母三遷”的佳話傳至今日。這篇短論,就論述了外部環境對于人之成長變化的影響作用,告誡人們“慎交游”。
文章百把字,其論證不僅邏輯嚴密,具有說服力,同時,形式多變化,富有靈動之美感。此文以“年少”“精神未定”這一人的內在因素開端,設立了論述的前提,接著以直接論證的方法,闡述了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此處指社會環境)的關系,推論出后者對于前者的影響作用。為了牢牢確立論點,加強說服力,作者又以“芝蘭之室”“鮑魚之肆”這一外部環境作比,進行比喻論證;以墨子“染絲”論為據,作進一步證明。比喻論證,使得文章形象、活潑;使用理論論據,又增強文章的理性色彩。
作者采用比喻論證之語,是活用了《孔子家語·六本》中的兩句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顯然,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在一定的外部環境里久了,就會習以為常,失去辨別能力。作者將“不聞其香”“不聞其臭”改為“自芳”“自臭”,將外部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大大地推進了一步,強調環境的影響,甚至可能改變人原本善美的素質,增加了立論的警策性,進一步強化了交游不可不慎的觀點。其論可謂后來者居上也
上一篇:《愿換手指》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戲對》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