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浣溪沙》
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①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注釋】 ①玉纖:手。
【譯文】 那門隔著那深深花徑,頻頻出現(xiàn)在我的夢境:別夢依依,總是重游舊地。夕陽紅,黃昏格外寂靜;無言燕子歸來,似披愁悶滿身。簾鉤啟動了,幽香微襲——是那纖纖玉指,她定是飄然而至。
落絮輕輕墜,陪人墮淚無聲。行云漸漸遮,窺窗皓月含情。東風颯颯三春夜,凄涼卻比深秋冷。
【集評】 清·陳廷焯:“《浣溪沙》結(jié)句貴情余言外,含蓄不盡。如吳夢窗之“東風臨夜冷于秋”,賀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難”,皆耐人尋味”(《白雨齋詞話》卷一)。
近代·陳洵:“夢字點出所見,惟夕陽歸燕,玉纖香動,則可聞而不可見矣。是真是幻,傳神阿堵。門隔花深故也。‘春墮淚’為懷人, ‘月含羞’因隔面,義兼比興。東風回睇夕陽,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即一夢亦有變遷矣。‘秋’字不是虛擬,有事實在,即起句之舊游也。秋去春來又換一番世界,一‘冷’字可思。此篇全從張子澄‘別夢依依到謝家’一詩化出,須看其游思飄渺、纏綿往復處。”(《海綃說詞》)。
現(xiàn)代·劉永濟:“此憶舊之詞。所憶不愿實說而托之夢。‘門隔花深’,不得親近,故但有夢也。‘夕陽’句結(jié)為門外所見之景。‘玉纖’句乃花中所聞之聲。換上句所憶之情,‘落絮無聲’乃‘春墮落’,以比人之情;下句所憶之人,‘行云有影’,使月含羞,以比所憶之人。‘東風’句言憶舊之情懷如此。覺春夜東風亦如秋氣之凄涼矣。觀此詞,知詞家所說之夢,不必是真夢,而寫來似真,亦寫虛為實之法”(《微睇室說詞》)。
現(xiàn)代·唐圭璋:“此首感夢之作。起句,夢舊游之處。‘夕陽’兩句,夢人歸搴簾之態(tài)。換頭,抒懷人之情,因落絮以興起人之墮淚。因行云以比人之含羞。‘東風’句,言夜境之凄涼,與賀方回《浣溪沙》結(jié)句‘東風寒似夜來些’相同”(《唐宋詞簡釋》)。
【總案】 這是一首懷人感夢詞。通篇寫夢境。前人指出它自唐人絕句“別夢依依到謝家”化出,然而既經(jīng)其變化,則面目實不同。張泌原詩表現(xiàn)一個溫柔的、惜別依依的夢。到夢窗詞中,夢境則美艷幽馨之外,罩上陰冷、凄清且神秘的氣氛。首句“舊夢游”,末句“東風臨夜”這一首一尾,提示與籠罩全篇。既是夢,就寫得格外迷離恍惚,令人生疑。如寫聞香氣入,見簾鉤動,卻未寫其人入戶之形貌,終覺“是耶?非耶?”捉摸不定。表現(xiàn)出夢窗詞的特有的審美意趣——對于神秘美的一種追求,從而造就其特有的藝術(shù)魅力。
上一篇:秦觀《浣溪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秦觀《浣溪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