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賀鑄詞《鷓鴣天》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fù)挑燈夜補衣!
這是一首悼念亡妻趙氏的詞作。
在北宋詞壇上,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一首,深切懷念亡妻王氏,筆端流瀉出哀痛欲絕的真情實感,讀來回腸蕩氣,確是悼詞中的不朽之作。賀鑄這首詞的表現(xiàn)手法雖然不同,但所表露的真摯沉痛的悼念感情是相同的,可以與蘇軾的悼亡詞媲美。
詞的開頭兩句寫出了重到蘇州閶門時孤獨而痛楚的心境。“萬事非”三字,把內(nèi)心郁積、不堪回首的傷痛傾吐出來,但沒有說明“不同歸”的原因。緊著“梧桐半死”兩句轉(zhuǎn)而用典作比喻。漢枚乘《七發(fā)》:“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白居易有《為薛臺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的詩句,用來比喻喪偶。這里詞人用梧桐半死和鴛鴦失伴來比喻自己的喪偶,是化用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九引江淮間名娼徐月英送人詩:“惆悵人間事久違,兩人同去一人歸。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鴛鴦相背飛。”而綴以“清霜”、“頭白”字樣,不僅意味詞人的形容衰老,而且更透現(xiàn)出心境的孤寂與愁苦。
下片“原上草”三句承上轉(zhuǎn)下。“露初晞”,原意是露水曬干,這是指死亡。漢樂府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fù)落,人死一時何時歸?”詞人以草露初晞來悲悼夫人的去世。這次作者重來蘇州,親人的亡故使他的心靈留下難以彌補的創(chuàng)傷,面對著昔日的舊居和眼下的新墳,勾引起詞人內(nèi)心的無比辛酸與思念的情愫。“空床”兩句是對兩人同住“舊棲”生活的懷念。這里選取了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遍但又十分感人的細(xì)節(jié):“挑燈夜補衣。”詩人獨臥一床,長夜不眠,靜聽著南窗外淅淅瀝瀝的風(fēng)雨聲,牽動起心中多少無法忘卻的往事,更加思念日夜操勞的妻子。可是如今舊居寂靜,有誰來為我深夜挑燈細(xì)心地縫補衣裳呢?結(jié)尾兩句,詞人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抒發(fā)哀婉的真摯情思,讀來令人潸然淚下。俞陛云曾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中引郭頻伽詞“挑燈影里,還認(rèn)那人無睡”來比照,說詞人“宜其撫寒衣而隕涕矣”。這正體現(xiàn)出本詞情文兼勝的藝術(shù)特色。
上一篇:詞·晏幾道詞《鷓鴣天》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詞·辛棄疾詞《鷓鴣天》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