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黎簡·龍門灘》原文賞析
西江幾千里,有力使倒流。獰石張厥角,直欲礪我舟。竹纜如枯藤,裊裊山上頭。失勢倘一落,萬鈞亦浮漚。潯州兩江水,其北導柳州。上逼銅鼓灘,下握相思洲。龍門在其中,神物居其幽。往往一夕泊,曉不辨馬牛。龍堂洞壑夜,瑤天風雨秋。翳予屢經歷,不為風波愁。肅然慎前途,毋為二人憂。
黎簡詩由山谷入杜,镵刻奇秀,在乾嘉詩壇上自成一家。這首五言古詩,以勁峭有力的筆觸,描繪了龍門灘壯麗險峻的山川景色,也流露出在險惡的風波中小心謹慎的心情,頗具深意。
詩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為前八句,寫龍門灘山勢的高峻奇險。開始兩句“西江幾千里,有力使倒流”,以夸張手法,突出了龍門灘險峻的特點。龍門灘在廣西桂平縣黔江上,西江遠在它的下游,潯江流至梧州和桂江合流,始稱為西江。兩句說,龍門灘簡直有力量使那洶涌澎湃奔瀉幾千里的西江之水,往上倒流回來。自然,西江之水并未倒流,兩句只是虛擬之詞,但從這種大膽而豪邁的虛擬中,卻十分生動地突出了龍門灘的 “力”,其奇險無比令人驚心動魄。沈德潛說: 詩歌“起手貴突?!?(《說詩晬語》)。這兩句發唱挺健,突兀奔放,具有大氣包舉、籠蓋全篇的作用。接著,作者連用比喻手法,從三個不同的方面,來描寫山勢的高峻,襯托龍門灘的險要。一是寫山石: “獰石張厥角,直欲礪我舟?!蹦瞧嫘喂譅畹氖^,突出的棱角就像牛一類動物奮張的犄角,好像要伸過來磨我的船。這一比喻顯然受了黃庭堅《題竹石牧?!吩姷膯l: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尚可,牛斗殘我竹!” 比喻用在這里十分貼切,舟行灘中,兩岸山石迎面而來或擦身而過,好像在朝自己走動,作者自然而然產生了這樣的感覺,很富于生活的實感。二是寫竹纜: “竹纜如枯藤,裊裊山上頭?!边@兩句緊接上面的“舟”,作者從船里往上看,那牽船的竹繩就像干枯的藤條一樣,細弱而搖動地直上山頂。本來,牽船過灘的竹纜是粗壯結實的,這里把它比喻為細弱的枯藤,往上仰視時它卻是那么細,這是進一步突出了兩岸的高不可攀。三是寫下落:“失勢倘一落,萬鈞亦浮漚?!边@兩句作者又把視線從山頂收下來,回到灘面和船上。他想,那看上去細弱的竹纜假如忽然在山頂上斷了,即使乘坐的是萬鈞(三十斤為一鈞)大船,也會在湍急的灘水中撞上礁石而崩裂,就像浮在水面的一個小水泡會輕易破碎那樣。這里仍然是比喻,把船比為水泡,包含著夸張之意。這三個比喻次第而下,而又回環交織,都造語確切,從不同方面極為形象地寫出了山勢之險,顯得奇警飛動。從詩中視角的上下移動中,我們還可以想見作者過灘時是以多么驚奇的眼光在上下打量、審視這里的一切,不住地從內心發出驚嘆,并且隱懷著懔懔然、惴惴然的心情。山勢之險,以及當此險境的作者內心,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段,從“潯州兩江水”到“瑤天風雨秋”,共十句,寫龍門灘的重要位置和夜泊情形。作者在第一段寫了山勢之險后,到第二段拓開筆勢,上溯下連,首先寫出了它在整條江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潯州兩江水,其北導柳州。上逼銅鼓灘,下握相思洲?!薄皾≈荨笔歉?,治所在今廣西桂平縣,縣內有兩條大江,即南面的郁江和北面的黔江,在桂平合流后稱為潯江。從黔江上溯,就導向更北的柳州了。在這樣廣大的地域內,龍門灘對上直逼黔江上游的銅鼓灘,向下控制著黔江下游的相思洲,可稱是整條江上的咽喉要道?!氨啤薄ⅰ拔铡?二字,下得力重千鈞,讀來鏗然有聲,充分顯示了龍門灘的極其重要的位置。接著,作者通過“龍門在其中,神物居其幽”二句一轉,不僅進一步寫出了龍門灘的幽僻,仿佛其中藏匿著怪異的東西,顯示出幾分陰森可怖,而且巧妙地把上下拓開的筆觸收回到龍門灘上,自然地引出夜泊情形: “往往一夕泊,曉不辨馬牛?!蓖砩显诖瞬创?,到天明時但見茫茫一片,往往連岸上的牛馬也分辨不清,灘水十分寬闊。“曉不辨馬?!币痪?,用了 《莊子·秋水》 中的典故: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蓖ㄟ^這個典故,使人想到“百川灌河”、秋水浩渺的情形,形象地表現出了灘上水面的寬闊。最后,作者不接寫“曉”,而是倒挽一筆,把夜泊的情景補足: “龍堂洞壑夜,瑤天風雨秋?!薄褒執谩?,傳說中龍神所居的殿堂,這里指龍門灘中?!艾幪臁?,瑤地天空,這里指桂平大瑤山一帶瑤族居民區。這兩句說,秋天的夜晚在此泊船,整個瑤區風雨滿天,那呼嘯的風聲雨聲,與灘水的奔騰咆哮連成一片,在兩岸洞壑的共振下,響聲震天,真好像虎嘯龍吟。這兩句筆致恢宏,而又意境壯闊、幽邈,再一次以十分形象生動的筆墨寫出了龍門灘的奇險,也曲曲傳達出了作者對這奇特的山水的半是驚懼、半是贊嘆的心情。
最后四句為第三段,寫作者對龍門灘的感慨?!棒栌鑼医洑v,不為風波愁。肅然慎前途,毋為二人憂?!薄棒琛?,語助語,無義。“二人”,指父母,語出《詩經·小雅·小宛》:“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朱熹注:“二人,父母也?!边@四句是從前面兩個大段的具體描寫中,自然引申而出的。作者說,像龍門灘這樣奇險的地方,我是多次經歷過了,決不會為風浪而發愁。不過,行船還是應當謹慎的好,免得發生意外的事故,讓家里的父母擔憂。這最后四句,意味深長。一方面,從“不為風波愁”中,暗示出這里的風急浪大和舟行的艱難,以深曲的筆致,扣緊題目《龍門灘》,進一步表現出此地山水的奇險。另一方面,作者在這里也隱然以“風波”比世路,他似乎在歷經坎坷之中,嘗夠了人生的艱難,在當時的政治高壓、動輒得咎的情況下,作者也在自我提醒,還是小心謹慎為妙,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免得闖出禍事。這首詩不僅有對山水壯麗險峻的描寫,動人心魄,而且也隱含著人生哲理,給人以深深的啟示。
全詩從頭至尾,一韻到底,渾灝流轉,一氣直下,風格雄健壯闊,直有黃鐘大呂之響。詩中不少句子有散文化的傾向,在奇崛奔放中不乏自然之姿。但作者又時有精心安排,間出對句,如“上逼銅鼓灘,下握相思洲”、“龍堂洞壑夜,瑤天風雨秋”,在一路散行中,又有精致新巧的感覺,足見作者手法變化之妙。
上一篇:古詩《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元好問·論詩(錄)·一語天然萬古新》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