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詩《渭川田家》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詩人在半官半隱的生活中也寫了少量的田園詩。《渭川田家》是這方面的代表。此詩用樸素的語言和白描的手法勾畫了一幅春末夏初的農家暮歸圖,表現了田園生活的寧靜、閑適,表達了詩人的羨慕之情和歸隱之念。
詩以“歸”字為中心,以自然界萬物皆有所歸來對比自己的處境,引出向往歸隱的情緒。因而,全詩十句可分成前后兩部分。前八句是第一部分,寫渭川平原上一個農村黃昏時分的景象,描繪農村風光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斜光”二句總寫黃昏氣氛: 夕陽和斜光照射著村莊,一群群牛羊被牧人驅趕著走向深巷。這一片和平、寧靜的氣氛使人感到一天將要結束,到了該歸的時候了。“野老”二句寫某家牧童未歸,一個老漢手扶拐杖等候在柴門之外,掛念著自家遲歸的牧童,目光里有的是親切和焦急。這個特寫鏡頭使全詩呈現同中有異的情味。如果小牧童和其他人同時歸來,詩意會顯得單調,現在這樣處理,就使詩意錯落有致。盼歸,進一步渲染了暮歸的氣氛。“雉雊”二句宕開一筆,寫自然界的景象: 野雞呼喚著配偶回窩安息,麥苗正抽穗開花,不久就要結實,桑葉已經稀少,蠶已上箔結繭,自然界的許多生物按照生生不息的規律在這春末夏初的時節也都將有所歸宿。“農夫”二句寫鋤地的農民將歸。三三兩兩的農民扛著鋤頭從田間回到村里,在路上和熟人相見,親熱談話,依依不舍,不久也要回到自己的庭院。在這八句詩中,王維圍繞一個中心,寫出了各種人與物的歸,有已歸,有未歸,有將歸,錯落而有變化,充滿著動態和生氣。這一切都顯出農村生活的美,而與王維混跡其中的官場的污濁、險惡形成了尖銳的對比。愈把農村的風光美、人情美寫得動人就愈能激起他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從而為末句直抒歸隱之情作了鋪墊。最后兩句是第二部分,寫詩人對農民生活的羨慕和歸隱的念頭。張九齡被排擠出京以后,王維雖未受到迫害,但政治上失去了倚傍,目睹朝政日非,感到彷徨、苦悶,無所歸依。因而看到農民的生活,他很羨慕,說他們“閑逸”。末句借用《詩經》中的《式微》篇寄意,非常巧妙。全句意為:天色將晚,為什么不歸呢?“微”字又可解為衰微,意為: 政治局勢已經衰微了,為何不歸呢? 兩解皆通,從內容上切合天時的遲暮和朝政的日昏,而暗藏著一個“歸”字,和首聯的“歸”字呼應。全詩就是這樣由景生情,由情生意,表達了歸隱的想法。
上一篇:辭賦·九章《涉江》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辭賦·九歌《湘君》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