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仇亮·絕命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祖龍流毒五千年,百劫殘灰死復燃。①
碧血模糊男子氣,黃袍嬌寵獨夫天。
那堪新莽稱元首,定有荊軻任仔肩。②
世不唐虞心不死,望中凄絕洞庭煙。③
【注釋】 ①祖龍:指秦始皇。《史記·秦始皇本紀》: “祖,始也。龍,人君象,謂始皇也。”②仔肩:責任。《詩·周頌·敬之》: “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③唐虞: 指唐堯、虞舜,傳說中的圣明之君。這里代指沒有專制獨裁的理想社會。
【鑒賞】 1912年,袁世凱竊據臨時大總統職位,逐步實行專制獨裁,并加快了恢復帝制的步伐。面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廣大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一直沒有停歇。持續二年、遍及五省的白朗起義,更是沉重打擊了袁世凱的反動統治,展示了革命力量的斗爭風貌。仇亮在“二次革命”失敗后即慘遭殺害,他沒有親眼見到獨夫袁世凱的黃袍加身,但他清楚地看到了封建君主專制流毒在中國的滋肆蔓延。這首絕命詩是作者恨“流毒”之綿延,傷 “碧血”之長埋,憤 “獨夫”之嬌寵的真情流露,是悲極、痛極、憤極、恨極的哀歌和浩歌,揭露了禍國殃民的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的狼子野心,歌頌了堅持反抗斗爭的革命人民,表達了堅持戰斗到底的如磐決心。
首聯“祖龍流毒五千年,百劫殘灰死復燃”,用形象的比喻既追根溯源,揭出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君主專制的罪惡根源,又針砭時弊,抨擊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反動行徑。“劫”,佛教名詞,意譯是 “遠大時節”,后來訛為 “劫殺”之 “劫”,成為 “厄運” 的意思。“殘灰”,即劫灰,原指佛教所謂 “劫火” 的余灰,現指戰火毀壞后的殘跡。此處是說,已經推倒的君主專制又在隨著復辟活動死灰復燃。頷聯兩句褒貶分明,“碧血”、“黃袍” 對舉,平仄相對,設色妥帖,加重褒貶。且用一詞組成句,“碧血模糊——男子氣”,“黃袍嬌寵——獨夫天”,詩句不平不暢,形成逼仄頓挫的筆意,看似客觀冷靜的陳說,實則感情傾向異常鮮明。既熱情謳歌了忠肝義膽、拋頭灑血、獻身革命的英烈壯士,又諷刺抨擊了倒行逆施、圖謀稱帝的獨夫民賊。頸聯兩句的結構是: “那堪——新莽稱元首”,“定有——荊軻任仔肩”。前者舉一舊 “獨夫”王莽,句意直解 “黃袍嬌寵獨夫天”; 后者說一真 “男子”荊軻,句意直解 “碧血模糊男子氣”。這是律句中的 “加一倍寫法”。尾聯的意思是,沒有看到理想社會的實現,我縱然被害殺頭,也不會甘心的。緣情造景,推出 “望中凄絕洞庭煙” 的畫面。詩意為:回眸遠眺,關山遙隔,煙波浩渺,心地凄涼。這樣以景結情,暗寓了壯志未酬的悵惘和不忘故國的痛楚。
本詩的藝術特色有三點最為典型:
第一,全詩感情深摯,憂憤深廣,且以議論入詩,更增加了詩句的凝重感和哲理性。第二,詩歌運用了鮮明生動的對比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第三,用典自然,結構謹嚴,全詩多處運用典故,卻不顯雕琢。結構上首聯作一總說,開啟全詩; 頷聯作一泛說,又進一層; 頸聯再加細說,更進一層; 尾聯作一直說,抒寫懷抱: 悲憤之慨,凄婉之情,溢于言表。由于章法有度,承轉得體,傷時感遇,泄情歌哭,全詩抒情凝重而不低沉,抨擊有力而不浮泛。
文章作者:韓子渝
上一篇:愛國詩詞《顧炎武·精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俞大猷·舟師》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