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蔣士銓詩《歲暮到家》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據嘉慶刻本《忠雅堂詩集》,下同)
蔣士銓(1725—1785),字心馀、苕生,號清容、藏園,晚號定甫,江西鉛山人。官翰林院編修。善詩文,詩與袁枚、趙翼三家并稱,但詩歌主張與風格不同??蛋l祥說:“心馀先生以清醇之質,抒盤郁之思,其結構華贍處,雖不逮簡齋(袁枚);其組織精致處,雖不及耘菘(趙翼);而識高味厚,品潔才豪,忠孝之言,皆從肺腑中流出。出語一二,抵人千百,則又非袁、趙二君所能到也?!?《伯山詩話》卷二)
《歲暮到家》是一首歌頌母愛、表現母子情深的詩。
蔣士銓幼年家境貧困,主要靠母親操勞維持生活。母親姓鐘,名令嘉,字守箴,晚號甘荼老人,是一位“明慧仁恕,嫻禮則,曉書史”(袁枚《蔣太安人墓志銘》)的婦女。她辛勤勞苦,操持家務,教育子女。士銓兒時受母教甚深,“甫四歲,母鐘太宜人即屈竹絲作波磔,教之認字。”(袁枚《翰林院編修候補御史蔣公墓志銘》)“九齡,母授以《禮記》、《周易》、《毛詩》、皆成誦。暇,更錄唐宋人詩教之。”(蔣士銓《鳴機夜課圖》)“士銓經書皆母口授,十五齡完九經”(《鉛山縣志》),才奉母命外出求師。母子之間,感情深厚。日后,蔣士銓中了進士,居官八年,便乞假養母。
此詩寫于乾隆十一年,詩人二十二歲。這年春天,他應童子試,受知于督學金德瑛,隨使車歷撫州、建昌、吉安、贛州、南安、瑞州等地,從金德瑛學習詩古文辭。歲暮到家,與離別了一年的母親相見。
詩共八句,首句寫母,次句寫己;三句寫母,四句寫己;五六兩句寫母,七八兩句寫己。是一首結構嚴謹的五言律詩。
首句說,慈母愛子之心是無盡的?!盁o盡”二字,極寫母愛之深厚博大、無私和無微不至?!对娊洝まぽ犯桧炿p親養育之恩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边@是人子對雙親愛子之心的真切體會,可以移來作為“愛子心無盡”的注腳。這句從慈母方面說。次句則從人子方面著筆,說自己歸家及時。中國傳統習俗,每年除夕,在外游歷的人要盡可能回家團聚,詩句中的“及辰”就是及時回家過年的意思。從寫作方面說,這句詩緊扣了“歲暮到家”題目。因為歸家及時,所以“喜”,這“喜”是就慈母和兒子雙方而言的,人子及時歸家是歡喜,慈母見兒子歲暮到家,更是歡喜。
“寒衣”句,是從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脫化而來。此句承首句,以縫衣細節具體描寫慈母“愛子”之心。第四句又從自身方面寫,說自己寄回的家信,墨痕尚新。“針線密”,寫慈母愛子之情深;“墨痕新”,見游子歸家之心切——家信才到,人已到家。
“見面”兩句,寫母子相見時慈母的神情語態。老母見到風塵仆仆的兒子歸來,顫巍巍地端詳著兒子,心疼地說:“孩子,你瘦多啦!”接著,又問長問短,特別要問的,是兒子在外生活讀書的“苦辛”情況。這兩句詩,是“愛子心無盡”的具體化、深化,它所寫的母親見到游子歸來時疼愛兒子的情景,很有典型性,在現實生活和文藝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許多例子。
尾聯接續頸聯,寫自己對慈母的疼愛關懷感到慚愧,不敢訴說行旅之苦。兩句詩表現了此時此刻“人子”的心態,這種心態,是許多“人子”所共有的。為了讓老母放心,不使她難受,即使在外有種種“苦辛”之事,也不愿說。
我國古代描寫親子之愛的詩歌,以孟郊《游子吟》最為傳誦。蔣士銓這首詩,“亦寫慈母之愛撫,春暉之無盡者,可參觀而三復之焉”(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此詩寫心理、寫動作、寫神情、寫語態,比孟詩具體細膩,所寫情事,極為真切。尚镕《三家詩話》說蔣士銓詩有不可及者八,其中之一是“情深而正”,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詩,可以說是這類詩歌的代表。
上一篇:詩歌·何景明詩《歲晏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丘逢甲詩《歲暮雜感》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