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于謙詩《入塞》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將軍歸來氣如虎,十萬貔貅爭鼓舞。凱歌馳入玉關(guān)門,邑屋參差認鄉(xiāng)土。弟兄親戚遠相迎,擁道攔街不得行。喜極成悲還墮淚,共言此會是更生。將軍令嚴不得住,羽書催人京城去。朝廷受賞卻還家,父子夫妻保相聚。人生從軍可奈何,歲歲防邊辛苦多。不須更奏胡笳曲,請君聽我入塞歌。
《入塞》是于謙出任兵部尚書時,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擊敗瓦剌軍凱旋后所作。于謙寫出師時的情況有一首《出塞》,和本首合為上下篇,反映了出征和勝歸兩個階段的情形。出塞、入塞是漢樂府舊題,內(nèi)容多寫邊疆戰(zhàn)斗生活。于謙的這兩首詩,歌頌了反侵略戰(zhàn)爭,反映了人民粉碎瓦剌的侵略戰(zhàn)爭而爭取和平的迫切愿望,寫得氣勢逼人,聲威兩壯。
這首詩寫班師回來的部隊,軍威雄壯,群情歡躍,作者善于描形摹態(tài),渲染氣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情隨詩意沸騰,心共軍民同樂。
詩人首先以廣角鏡攝下回師的總貌,聲勢赫赫,意氣洋洋。起句寫將軍,接句述軍士。形容將軍歸來時的氣勢說“氣如虎”,其行動矯健如猛虎跳澗,其得意神情似虎嘯山岡,其形象威武猶虎踞巉崖。將軍帶領(lǐng)軍隊回來,和出征時的躊躇滿志不同了。那時是“紫髯將軍掛金印,意氣平吞瓦剌家”(《出塞》)。《入塞》已經(jīng)擊敗了敵軍,班師回朝,也就顯得有大功告成的得意。描述兵士的興奮,以“十萬”顯其陣容壯大,以“貔貅”言其勇猛,以“爭鼓舞”寫其情緒亢奮。一個“爭”字,更增加了熱烈的氣氛。把將軍和士兵合寫,表現(xiàn)了官兵一致,上下一體,這也是這次反侵略戰(zhàn)爭勝利的基礎(chǔ)。
詩接著寫軍隊入城后的情況。一從兵士方面寫: 高奏著凱歌飛馳入玉關(guān)門,看到家鄉(xiāng)的參差錯落的房舍,感到無比的親切。一從家人方面寫: 弟兄親戚等人到很遠的地方來迎接,使街道擁塞住,人都難以行走。“遠相迎”,以“遠”顯示鄉(xiāng)人熱切的心理和眷念的情懷;形容人多,說“擁道攔街不得行”,填街塞巷,人們既歡慶勝利,又歡迎親人,市街沸騰場面可以想見。一從戰(zhàn)士和鄉(xiāng)人方面合寫。相見之后“喜極成悲還墮淚”,都說這次相會猶如“是更生”。詩人先各從一方寫,再合而寫之,或敘其心情,或描其狀態(tài),或錄其語言,既層次井然,又形肖神沛。
繼而寫將軍下令入京。士兵回到故鄉(xiāng),父子夫妻已相見,可是“將軍嚴令不得住”,叫他們進京受賞,然后各家團聚。詩寫的回軍途中,而不是解甲回鄉(xiāng),因而有此一番跌宕。將軍的“令嚴”還用“羽書催”,出于愛護士兵,也出于慮事周全。
最后四句是詩人就上述發(fā)的感慨。詩人承認士兵的出征是出于無奈,邊防之上“辛苦多”,但不因此而厭戰(zhàn),更不是簡單地叫人反戰(zhàn),而是鼓勵人積極投入正義的反侵略戰(zhàn)爭,因而說“不須更奏胡笳曲,請君聽我入塞歌”。這就較一般的反對戰(zhàn)爭者高出一籌。于謙說:“不愿千金萬戶侯,凱歌但愿早回頭。”士兵浴血奮戰(zhàn),不是為了個人升官發(fā)財,而是為了保衛(wèi)家邦。
《入塞》和《出塞》是于謙反映保衛(wèi)京師一役的力作。由于戎馬倥傯、軍務(wù)叢集,無暇也無心吟詠作戰(zhàn)時的情事,只記下了出師和凱旋兩大事。這次使明廷轉(zhuǎn)危為安的戰(zhàn)役,由于于謙調(diào)度有方,領(lǐng)導軍民合力奮戰(zhàn),取得了勝利,也使于謙在歷史上留下了英名。這首詩既記錄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場面,也展露了于謙的愛國情操和進步的戰(zhàn)爭觀。
這首詩和于謙其他作品樸實、遒勁的風格相一致,不以爭奇競異取勝,也不以華詞麗藻取媚,而以剛勁之氣爭雄,嚴密結(jié)構(gòu)見長。于謙的詩就和他的人品一樣,不為風吹草偃,而是卓然獨立,以骨力勝,以深于理而使人信服。這使他的作品在當時寂寞的詩壇上放射出異彩。
上一篇:小說·吳敬梓小說《儒林外史》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詞·周邦彥詞《六丑》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