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①
秦觀
郴州旅舍①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②,桃源望斷無尋處③。可堪孤館閉春寒④,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⑤,魚傳尺素⑥,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⑦,為誰流下瀟湘去⑧?
【鑒賞】 這首詞是秦觀于紹圣三年 (1096) 被貶居湖南郴州后所作。紹圣元年 (1094),秦觀因為受到朝廷中黨派之爭的牽連,從京城貶為杭州通判,赴任途中再貶為監處州酒稅,次年又削秩被貶至郴州。一連三次貶謫打擊,這對感情比較脆弱、多愁善感的秦觀來說,簡直就好像落入了痛苦的深淵,令他難以超脫自拔。這首詞就是寫他在郴州旅館里對人生痛苦的悲劇性體驗。只身獨處客舍,目見耳聞,無不令他黯然傷神。漫天大霧籠罩著樓臺,月色朦朧看不清江邊的道路,雙眼望穿也難尋 “桃源” 的去處; 寂寞的旅館里春寒料峭人孤獨,黃昏時節更有那杜鵑聲聲如泣訴; 驛站送來朋友寄的梅花,傳來親人問候的家書,這一切都砌成愁恨無重數; 郴江本來是圍繞郴山流淌,卻為何要流向瀟湘遠處?上闋以環境的凄寒迷離烘托內心的孤寂,下闋以親友的問候反襯思歸不得的愁恨。郴江都耐不住嶺外郴州的寂寞而流向瀟湘去,遠離故土之人又怎能忍受郴州的荒涼? “少游詞境,最為凄婉” (王國維《人間詞話》),由這首詞即可得到體現。
上一篇:《晏殊·踏莎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潘閬·酒泉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