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一為別2,江湖聊自寬。且無人事處3,誰謂客行難。郢曲憐公子,吳州憶伯鸞。蒼蒼遠山際,松柏獨宜寒。
【校記】
1.大,《全唐詩》一作“文”。
2.一,《全唐詩》一作“欲”。
3.處,《全唐詩》一作“戀”。
【箋釋】
[朱大] 即朱放。見本書卷六朱放小傳箋釋。詩題,《全唐詩》卷二九六注:一作“送朱大北游”。
[郢曲] 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征,而和者數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樂曲。南朝宋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蜀琴抽《白雪》,郢曲發《陽春》。”元稹《賦得春雪映早梅》:“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吳州] 即吳中,蘇州。 伯鸞,即梁鴻,東漢著名高士,與妻孟光避居吳地,埋名隱遁。《后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也。父讓,王莽時為城門校尉,封修遠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鴻時尚幼,以遭亂世,因卷席而葬。后受業太學,家貧而尚節介,博覽無不通,而不為章句學。畢,乃收豕于上林苑中……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肅宗聞而非之,求鴻不得。乃易姓運期,名耀,字侯光,與妻子居齊魯之間……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孟浩然《適越留別譙縣張主簿申屠少府》:“君學梅福隱,余隨伯鸞邁。”
上一篇:《張南史(六首)》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余贊善使還赴薛尚書幕》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