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朱敦儒·朝中措》朱敦儒
朱敦儒
先生筇杖是生涯①。挑月更擔花。把住都無憎愛②,放行總是煙霞③。飄然攜去,旗亭問酒④,蕭寺尋茶⑤。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注釋 ①先生:朱敦儒自稱。筇(qióng)杖:筇竹制成的手杖。相傳筇竹產自四川邛崍山,可為手杖。②把住:控制住。都:統統、全部。憎愛:憎惡與喜愛。③放行:出行。煙霞:云霧彩霞。④旗亭:指代酒樓。酒樓懸旗為招徠酒客,故稱。⑤蕭寺:佛寺。相傳南朝梁武帝蕭衍造佛寺,命書法家蕭子云飛白大書曰“蕭寺”,后世因以稱佛寺為“蕭寺”。
溪山蕭寺圖 【五代】巨然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據學界研究,朱敦儒的詞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隱居洛陽的早期(1081-1126),其間詞風浪漫豪爽、瀟灑輕狂、清雅飄逸;南渡和人仕的中期(1127-1145),其間詞風悲壯慷慨、清麗而沉郁,多亡國思家之恨,或有匡復故土之壯志,或有報國無門之惆悵;致仕及歸隱嘉禾(今浙江嘉興)的晚期(1146-1159),其間詞風趨于清曠飄逸,或遁世養性,或寄情山水,閑適曠放中隱含哀傷孤寂。本詞寫朱敦儒的閑情逸趣,其心境飄逸而輕快,是詞人早年隱居洛陽時期的作品。
上闋首二句寫作者閑適淡泊,逸情于春花秋月,策杖四方為家,與作者早年作于洛陽而被傳唱一時的“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漫帶疏狂”(《鷓鴣天· 西都作》)的格調相近,語言簡潔直白,自得而疏狂,頗有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江城子》)、“寓身化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南歌子》)之浪漫豪邁遺風。此處寫“筇杖是生涯”,寫出了“此生此物當生涯,白石青松便是家”(唐吳子來《留觀中詩二首》)的閑逸意味,不過此種寫法并非始于朱敦儒,前人早有“青山遙指是生涯”(唐劉滄《晚春宿僧院》)、“薄煙微雨是生涯”(唐陸龜蒙《白鷗詩》),“掛罾垂釣是生涯”(唐杜荀鶴《溪岸秋思》),“綸竿蓑笠是生涯”(徐積《漁父樂》)之句。次句“挑月更擔花”即有如“披星戴月”的比喻意象,突出了以花月為生計的嫻雅,可謂豪放浪漫中兼得清新俊逸之妙,此亦是朱敦儒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而自成一家的地方。
上闋末二句寫得更是暢曉自然,口語風味,迥異于當時大晟派詞人堆積典故、綺靡柔媚的詞風。寫作者與自然相融,不著感情色彩,以明月清風為家,與煙霞為伴,恬淡而曠達,頗有“堪笑時人問我家,杖擔云物惹煙霞”,“三尺焦桐為活計,一壺美酒是生涯”(唐呂巖《七言》)的人生境界。
下闋寫作者閑云野鶴般、行蹤不定的“飄然”生活?!捌焱柧?,蕭寺尋茶”寫飄然閑逸心境,堪稱以淺淡取勝。白日路邊酒家深,黃昏投宿禪院沉,一壺酒、一杯茶,解盡人生苦愁與艱辛,有“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唐李賀《開愁歌》)的豪邁,有“夜投蕭寺碧云隨”(唐許渾《贈閑師》)的飄逸。下闋末二句寫作者過著如黃鶯般的生活,反用唐人劉禹錫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金陵五題·烏衣巷》),暗示作者無意仕途,只希望生活在平常百姓之家。
全詞結尾以黃鶯“不知飛到誰家”的奇特意象比喻作者閑散優游的隱居生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味悠長而無盡。(張偉特)
上一篇:《兩宋詞·歐陽修·朝中措》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賀鑄·杵聲齊》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