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李清照·夏日絕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①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釋】 ①人杰: 才智特出的人物。鬼雄:鬼中之雄杰。
【鑒賞】 這首五絕,成于靖康難后。靖康二年 (1127),北宋徽、欽二帝被擄北去,女真貴族軍攻入汴京,“殺人如割麻,臭聞數百里”(《三朝北盟會編》)。宋高宗趙構不蓄志抗敵,只知倉皇南逃。空前的民族危機,嚴峻的現實矛盾,無限的國恨家仇,當然會進一步激發李清照的愛國熱忱。于是她便以詠史筆法,借古喻今,鑄就出這首豪壯的五絕。
全詩從歷史的反思中,袒露出了詩人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高度概括了她立身處世的人生準則。首兩句,落墨即入人生要義,談生論死,大義凜然,字字鏗鏘,擲地有聲,宛如錚錚烈士口吻。“人杰”、“鬼雄”均為熟典,前者見于 《史記·高帝本紀》: “夫運籌策于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后者見于屈原 《九歌·國殤》: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以生死對舉,熱情褒揚生顯才智,死亦雄偉的英雄。末兩句,以項羽敗亡垓下,愧見江東父老,寧死不逃,自刎烏江的壯烈悲劇,無情地抨擊了偏安南渡的統治者與投降派,從而表達出詩人對堅持抗金的將士的敬仰以及對中原人民的懷念之情。
全詩選材精審,構思縝密,用典精切,奇志橫溢。其主戰御敵的強烈意識,凝鑄成 “人杰”、“鬼雄”之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已成為志士仁人所遵循的人生格言,在歷史的進程中,一直起著巨大的激勵作用。
文章作者:蔣劍書
上一篇:愛國詩詞《鄭成功·復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胡銓·好事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