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言情贈友詩歌
送楊師醇赴官
無限江山無限愁,兩岸斜陽,人上扁舟。闌干吹浪不多時,酒在離尊,情滿滄州。早是霜華兩鬢秋,目送飛鴻,那更難留①。問君尺素幾時來②? 莫道長江,不解西流。
楊師醇,詞人之詩友,開封人。與詞人唱和頗多。周紫芝詞集中即有《減字木蘭花》詞,述其“奉親甚孝”之事。此詞寫江邊送別,雖行筆平平無大波瀾,卻有一段真摯之情在。
詞一起即落筆江邊分袂之事。“無限江山” 與“兩岸斜陽”俱是江邊所見之景,而且皆為詞人遠眺所見。“無限愁” 由詩友遠行之事及斜陽黃昏之景引起。“人上扁 (pian偏)舟”一句實寫送別,系全詞之起點。楊師醇登舟東去,漸漸消逝在遠方; 詞人佇立水邊,目送到水天盡頭,才注意到兩岸青山和西沉的夕陽,凝視漸久,愁情隨之而生。一起三句便寫出此一段過程,讀來饒有情味,不覺平庸。次三句,詞人送罷詩友,回到江亭倚欄而望。剛才還在這里餞別進酒,轉眼人去樓空,而杯中之殘酒尚在,令人愴然! “酒在離尊”有睹物思人之意。“情滿滄洲”即情滿江邊水濱。歇拍此四字章法頗巧妙,承前啟后,上下照應,前與上片第一層“無限愁”扣緊,一起一歇之間貫穿著離別之情; 后則引出下片話題,詞人之情從依依不舍的無限離愁過渡成日后渴盼消息的相思。
愁緒催人發(fā)白,相思令人衰老。“霜華兩鬢秋”謂鬢發(fā)花白,詞人不言相思,而相思盡在其中。“早是”二字一見程度之深,刻骨銘心,有忽然之間竟成如此之狀的意思; 二見時間之久,綿綿相思伴隨著蒼蒼白發(fā),似乎永無終止。一種渴望消息、渴望重逢的焦慮自然流出。“目送飛鴻”語出嵇康《贈秀才入軍》: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飛鴻能夠傳遞書信,無奈它不肯駐足,既不能捎來遠方詩友的消息,也不能帶走詞人的一片相思,白發(fā)詞人只有眼睜睜看著它遠去。天上飛鴻如此無情,于是詞人又寄幻想于江水。傳說水中鯉魚也能傳遞書信,古詩《飲馬長城窟行》 :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即使水中無鯉魚傳遞書信,也未必江水不能倒流西上,送來遠人的書信。末二句以癡語寫出自己的執(zhí)著相思,同時也含有自信人生、與對方互相寬慰的意思。蘇軾《浣溪沙》 詞: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似為此二句所本。
注釋
①那更: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 “那更,猶云況更也,兼之也。此那字無意義。” ②尺素: 指書信。
上一篇:《〔雙調〕落梅風》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一剪梅》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