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三元里等鄉痛罵鬼子詞》原文與翻譯、賞析
三元里西村南岸九十余鄉眾衿耆等①, 為不共戴天, 誓滅英夷事②: 向來英夷屢不安分, 久犯天朝。昔攻沙角炮臺, 戕害官兵。 我皇上深仁,不忍加誅,且示懷柔。乃尚不知感恩,猶復包藏禍心,深入重地,施放火箭,燒害民居,攻及城池,目無大憲③。欽差大臣見城廂內外遭殃④, 議息兵安民, 英夷理宜得些好意即休。 豈料貪勝,不知輸服,得寸進尺,容縱兵卒,擾亂村莊,搶我耕牛,傷我田禾,壞我祖墳,淫辱婦女,鬼神共怒,天地難容。我等所以奮不顧身,困義律于北門,斬伯麥于南岸。汝等逆黨,試思此際若非我府尊為爾解圍⑤,各逆其能保首領下船乎?今聞爾出示當途,辱罵大憲無功,揚言于眾,總要與伯麥伸冤,視我此地無人實甚。是以飽德之義士僉助兵糧, 荷鋤之農夫操戈御敵, 糾壯勇數十萬, 何怕英逆之義律不可剪除?水戰陸戰兼能,豈怕夷船堅厚?特使鬼子無只身存留,鬼船無片帆回國。爾等不避,不日交戰。為此特示。
【鑒賞】 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奴役的開始。國難當頭,匹夫有責,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人民群眾自發的大規模武裝斗爭的第一聲,也是中國人民反帝侵略斗爭的開始,它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侵略者的威風,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抗戰的愛國熱情。
這篇討敵罵賊的檄文作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期間,是一篇意氣昂揚的宣戰書。文章以敘事入筆,先歷數英國侵略者在我國犯下的滔天罪惡: “昔攻沙角炮臺”、“戕害官兵”,已是無理之至; 又“深入重地”、“燒害民居”,則是罪上加罪;及至“容縱兵卒,擾亂村莊,搶我耕牛,傷我田禾,壞我祖墳,淫辱婦女”,更是滅絕人性,喪盡天良! 故“鬼神共怒,天地難容”,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奮起反抗,“困義律于北門,斬伯麥于南岸”,交待了事件的開端,表明我國人民的反擊乃保家衛國之義舉。但因清政府的縱容妥協,英國侵略者得寸進尺,再度進犯,氣焰囂張,這是任何一個自尊民族均無法容忍的! 于是,“飽德之義士僉助兵糧,荷鋤之農夫操戈御敵”,全民動員,眾志成城,誓與敵人不共戴天,這是事態的繼續與發展。在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面前,再兇狠的敵人都不可懼,“特使鬼子無只身存留,鬼船無片帆回國”,這決戰前的最后宣言,預示著一場英勇激烈的戰斗即將開始。
文章以事實為據,以理服人,敘事過程曲折跌宕,出現了三次轉折,既表現了斗爭的激烈復雜,也展現了三種力量的抗衡: 一是侵略者的無理入侵,罪惡滔滔;二是清政府的軟弱膽怯,一再忍讓; 三是普通百姓的奮起抗爭,大義凜然。檄文通過這三組鮮明的對比,比出了我中華禮儀之邦的仁厚寬大,比出了敵人的狂妄兇殘,更比出了人民群眾大無畏的愛國激情與民族自尊心! “頭可斷,血可流,小民從來不可辱”!卑微者自有卑微者的豪邁,平凡人亦有平凡人的傲骨!在國家危難之際,在生死存亡關頭,只有他們才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只有他們才是炎黃子孫的真正脊梁!
散文氣勢雄壯,音節鏗鏘,多用四字句,讀來如金石相擊,悲壯激越,不愧為一篇令中國人民揚眉吐氣,令英國侵略者膽戰心驚的激揚文字!
上一篇:無名氏《三元里平夷錄》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吳晗《三百年前的歷史教訓》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