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鐵血會檄》原文與翻譯、賞析
俄人者,自咸豐以來,私移界碑,竊我黑龍江以北,烏蘇里以東,已為萬國所不取,公法所不韙。近又虎狼蓄心,蛇蝎肆虐,踞關(guān)東三省儼為己有。奴隸我官府,牛馬我人民,剝食我資財,淫掠我婦女。種種禽獸之行,神人共憤; 色色野蠻之狀,天地難容。故日人崛起,外挫其兇頑; 虛黨憤興,內(nèi)潰其臟腑。丹麥、瑞典、諾威現(xiàn)舉同盟①,影響愈激而愈遠; 猶太、波斯、土國共圖報復②,風潮愈涌而愈高。此為我國報深仇雪大恥,樹我完全獨立之旗,定我民族帝國之義,一大機會也。倘再不振吾精神,殲除丑類,結(jié)吾團體,掃蕩腥羶,將來必滅盡我身家,殄絕我族類,較英制澳洲而更痛,美毒黑奴而倍殘。有鑒于斯,創(chuàng)立本會。糾合海內(nèi)外學生將弁及直、奉、吉、黑四省之綠林領(lǐng)袖,痛心疾首,透爪裂目,必食俄人之肉,寢俄人之皮而后快。以此同化之師,和親之眾,一朝齊發(fā),電疾風馳,遍地合攻,瀾翻水涌,東聯(lián)日本為外援,西接波蘭為內(nèi)應,何難逐長蛇于興安嶺以北,驅(qū)封豕于雷納河以西③,使廿二省錦繡山河與日星而并壽,四百兆圣賢子弟,享幸福于無窮。凡我同志,惜同胞之慘酷,憂祖國之傾危,皆打破生死之好,男兒愿作犧牲之大豪杰。今中立將破,大戰(zhàn)有期,惟余馬首是瞻④,以期和衷共濟,務使二十世之萬國記載,大書特書曰: 中國抗俄鐵血會,大敗俄羅斯于東清而后止⑤。急急特檄。
【鑒賞】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強行向華輸出資本,同時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其中,沙俄充當了急先鋒,加緊對中國東三省的侵略,實現(xiàn)其永遠霸占東北的野心,鼓吹把東北變成俄國的“黃俄羅斯”。1900年7月,它以保護中東鐵路為名,出動十五萬大軍入侵東北,先后占領(lǐng)了哈爾濱、奉天、沈陽等主要城市和交通線,一路上燒殺搶掠,制造了血洗海蘭泡和火燒江東六十四屯大慘案,慘絕人寰,并悍然宣布: 東北三省已歸俄國管轄。同時,它加緊文化侵略,并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使其“黃俄羅斯”計劃更加具體化。而清政府竟屈膝不戰(zhàn),東北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民族仇恨,積極投入到抗俄斗爭中。抗俄義勇軍遍布全東北,“抗俄鐵血會”就是出現(xiàn)于該時的抗俄組織,《鐵血會檄》就是其成立之時的急檄。檄文,即羽書,古代用于曉諭、號召、征討等的文書,特指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一般具有慷慨陳詞、痛快淋漓、浩然大氣等特點,有很強的感召力。這篇聲討沙俄侵略者,號召廣大民眾奮然崛起的檄文,就具有這些特點。文章首先歷數(shù)沙俄入侵的種種罪行: “奴隸我官府,牛馬我人民,剝食我資財,淫掠我婦女……”其心其行,如“蛇蝎肆虐”、“神人共憤”、“天地難容”! 筆法簡潔,用詞鏗鏘,感情憤疾。緊接著作者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指出沙俄這種“禽獸之行”、“野蠻之狀”已激起公憤,不少形如中國遭受沙俄侵略的國家已經(jīng)積極行動起來,“丹麥、瑞典、諾威現(xiàn)舉同盟”,“猶太、波斯、土國共圖報復”,“風潮愈涌愈高”,而沙俄內(nèi)部,也是矛盾重重,紛爭累累,這實為“報深仇雪大恥”,“樹我完全獨立之旗”的“一大機會”。于是,作者又以軍事家的眼光,指出“創(chuàng)立本會”以后,必“糾合海內(nèi)外學生將弁及直、奉、吉、黑四省之綠林領(lǐng)袖”,“東聯(lián)日本為外援,西接波蘭為內(nèi)應”,“一朝齊發(fā),電疾風馳,遍地合攻”,定會“逐長蛇于興安嶺以北,驅(qū)封豕于雷納河以西”,使“廿二省錦繡山河”、“四百兆圣賢子弟”享無窮的幸福!最后,作者以無窮的熱情、堅定的意志,號召同志們“打破生死之好”,勇作“犧牲之大豪杰”,在大戰(zhàn)中勇往直前,大敗侵略者,讓全世界看看中華好兒女的英雄氣概!全篇用詞鏗鏘、筆法簡潔,多用四字句和五字句,以及對偶句和排比句,情感憤疾、情緒飽滿,讀來一氣呵成、氣貫長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上一篇:柳亞子《鑒湖女俠秋君墓碑》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銀杏》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