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蘇軾·鷓鴣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①,亂蟬衰草小池塘②。翻空白鳥時時見③,照水紅蕖細細香④。村舍外,古城旁⑤,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⑥。
【鑒賞】 這首詞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所作。此前,蘇軾因被指控寫詩反對新法而遭到逮捕,被關押在御史臺監獄中,險些被判死罪,后來總算皇帝開恩,將他貶謫到黃州。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烏臺,即御史臺,是封建國家的最高監察機關)。蘇軾被貶到黃州后,心情很痛苦,但他又不便用詩來抒發心中的郁悶,擔心又被那幫小人捕風捉影,羅織罪名,那樣就會罪上加罪。所以他到黃州后詩寫得少了,而詞的創作卻多了起來。這是因為詞在當時還不太受到正統文學觀念的重視,被貶稱為“詩余”,被視作“側詞”、“艷曲”,“小道”、“末技”。于是蘇軾便找到了詞這種最適于抒情遣興而又不致于害怕會被羅織罪名的形式或工具,因此貶居黃州期間也就成了蘇軾詞的創作的一個高峰時期。這首詞寫黃州城郊農村景色。時節正值夏末秋初,雨過天晴,詞人拄著拐杖,漫步于古城旁,徜徉于村舍外,但見樹林時斷時續,青山連綿起伏,翠竹掩映紅墻;池塘邊草木漸漸衰敗,只有水中的紅蓮還呈現著最后的嬌艷,傳出一縷淡淡的幽香;蟬的鳴叫已透出紛亂凄苦之音,但空中翻飛的白鳥仍顯得那樣瀟灑自在;詞人沐浴在夕陽的光輝中流連忘返,他暗自感謝老天爺在昨夜剛剛下了一場雨,使得他這個在塵世中浮生的貶謫之人又能享受到一日的清涼。同樣是寫鄉村風物,但與蘇軾在徐州所寫的那組《浣溪沙》詞相比,詞中所表現的情感心緒已發生了變化,即少了一分歡愉之情,多了一分衰颯之意。
上一篇:《晏幾道·鷓鴣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朱敦儒·鷓鴣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