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侍中·[正宮] 六幺令
呂侍中
華亭江上,煙淡淡草萋萋,浮光萬頃。長篙短棹一蓑衣,終日向船頭穩(wěn)坐,來往故人稀。綸竿收罷,輕拋香餌,個中消息有誰知?
[幺] 說破真如妙理,惟恐露玄機,春夏秋冬,披星戴月守寒溪。一點殘星照水,上下接光輝,素波如練,東流不住,錦鱗不遇又空回。
[尾] 謾傷嗟,空勞力,欲說誰明此理?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動萬波相隨。唱道難曉幽微,且恁陶陶度浮世。水寒煙冷,小魚兒難釣,滿船空載月明歸。
【鑒賞】 華亭江上,飄浮著淡淡的水霧,兩岸是萋萋芳草,月光下,碧波萬頃,泛起層層銀光。作者撐著長篙,劃著短棹,身披蓑衣,整天獨自穩(wěn)坐船頭,舊時的親朋好友已經(jīng)絕少來往,浮世的爾虞我詐再不去思想。這情景與柳宗元《江雪》 中的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何等驚人的相似。也許,作者正是以柳宗元的傲骨高風(fēng)為榜樣吧! 釣竿的起與落,絲綸的拋與收,這其中的 “妙理” 又有誰知曉呢? 欲說還休,還是不說的好,說破恐泄露了 “幺機”。春去秋來,作者披星戴月,獨守在清澈的華亭江畔,拂曉時分,天邊殘留的幾點星光映著江面,水光相接,江水如白色的綢緞,一刻不息地向東流去,作者沒有釣到一條魚兒又空船而歸了。沒釣到魚兒,徒勞無功又何妨呢?其中的樂趣與奧妙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旁人又怎么知道其中的 “幽微”呢?作者樂在其中,愿意這樣陶然地度過浮生。
長長的釣魚線直垂向江底,一個水波就會激起萬層波瀾,水波不寧,作者的思緒又何嘗是寧靜的呢?作者呂侍中雖然生平不詳,《全元散曲》 中僅錄此套曲一首,但就此套曲,我們不難從句中的 “妙理”、“玄機”、“幽微” 等句,看出作者對元朝統(tǒng)治階級欲說還休的不滿。曲中最后三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華亭江上的美景: 清晨時分,霧寒水冷,月已西斜,江面上點點粼光,一漁翁身著蓑衣立于船頭,正輕舉篙棹,點劃水面,將船兒移向天水相接的盡頭,這不正是作者恬靜超脫、隱居山林、寄情江水的隱士生活的寫照嗎?
上一篇:曹德·[失宮調(diào)]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曾瑞·[正宮]醉太平|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