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吟二首
(民國)于右任
其一
隴南流水向南流,處處花草倒掛牛。
消卻行人無限恨,眾香叢里過秦州①。
其二
隴南流水向東流,照見征人度隴頭。
馬上高歌莫回顧,老來兵散過秦州。
【作者簡介】
于右任(1879~1964年),民國著名詩人、書法家、政治家。陜西三原人。早年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反對帝制。曾在上海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立報》《民吁日報》,鼓吹革命。1905年,協助馬相伯創立復旦公學,后時時關注復旦,曾三度援手救助復旦于危厄之中,有“復旦的孝子”之稱。1912年后擔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國民政府常委、軍委會常委、審計院院長,后長期任監察院院長等職,前后共任監察院院長34年,是國民黨重要決策人物。后隨國民黨退居臺灣,寓居臺灣15年,使臺灣書法風氣首次出現碑學壓倒館閣帖的趨勢。于右任精書法,尤擅草書,有《標準草書》一冊行世,被譽為“當代草圣”。1964年病逝于臺灣。著有《于右任詩詞全集》等。
【詞語簡注】
①秦州:古州名,自晉至清,轄境有所變遷。1913年廢,改州為天水縣。今為甘肅天水市秦州區。
【內容簡介】
本詩是民國著名詩人、書法家于右任早年在隴南一帶巡游時于1922年6月所寫的兩首有關隴山(六盤山)的詩篇。
第一首《隴頭吟》,詩人起筆即化用前人詩句,以“隴南流水向南流”寫隴山流水在隴南地區向南流淌,給讀者以新穎之感。而“處處花草倒掛牛”一句,又以處處花草繁茂,時常掛倒耕牛,來說明隴南大地因隴山影響,氣候濕潤,芳草鮮美,的確是一塊富饒的寶地。第三句“消卻行人無限恨”與第四句“眾香叢里過秦州”,更是一反前人描寫隴頭流水嗚咽、行人肝腸欲斷的古意與思維定勢,寫征人行走在流水潺潺、鳥語花香的隴頭之上,面對如此人間美景,自當消融心中無限的悲傷與怨恨,在萬花叢中高高興興地經過秦州。
第二首《隴頭吟》,與第一首意蘊大相徑庭,詩人以“隴南流水向東流”起興,回歸古意,寫其“照見征人度隴頭”,為下文蓄情造勢。“馬上高歌莫回顧”一句,寫出征將士高歌馬上,意氣風發,但詩人卻提醒人們:休要回顧,古來征戰幾人歸!自古建功立業者,又有幾何?君不見,還是在這條古老的六盤山道上,也有許多人“老來兵散過秦州”。詩人由景及人,由人及情,表現出了對古往今來的征戍之人的無限悲憫與同情。
上一篇:(民國)陳國棟《美高蒼松》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南朝·陳)張正見《隴頭水二首》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