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留別,是留詩告別的意思。留別的場所是金陵酒店,題目已經標明,似乎不必再寫了。但那是文,不是詩。試讀第一句,分明仍是寫那個酒店,卻多么富于詩情畫意。當然,詩不同于畫,那畫面,要通過讀者的想像和聯想去創造,關鍵在于詩人是否提供了引發讀者想像和聯想的充分條件。“風吹柳花滿店香”,這是寫店內,但你難道不會因此而想到店外嗎? 楊柳含煙,綠遍十里長堤,楊花柳絮,隨著駘蕩的春風,漫天飛舞,有一些,直飛到這個酒店里,送來春天的芳香,令人陶醉。有人挑剔道: “柳花不可言香。” 辯解者說: 《唐書·南蠻傳》 里明說訶陵國以柳花椰子釀酒,這里的柳花,就是柳花酒,當然是香的。其實,這都有點兒隔靴搔癢。詩人在第二句里才說 “酒”,第一句里的 “柳花” 即是柳絮,何必懷疑。時當暮春,地屬江南,店外自然是 “雜花生樹” 的芳菲世界。春風吹入店內,在送來柳絮的同時也送來花香,一個 “香” 字,把店內和店外連成一片,從而烘托出醉人的氛圍,這是第一層。第二,這 “香” 字又和第二句的 “酒” 字密切相關。“吳姬壓酒勸客嘗”,只用七個字,就把那個吳姬寫活了。她一見客人進店,就趕忙壓榨新酒,又把壓出的新酒捧過來,笑瞇瞇地說: “快嘗嘗,這酒真香!” 這期間,那新酒已經香氣四溢,與風吹柳花帶來的芳香融為一體,渾然莫辨。兩句詩,展現了如此美好的境界,令人迷戀。而這,正是為下文抒發惜別之情作鋪墊。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悲哀。
第三句突轉。金陵子弟一來,店內似乎更加熱鬧了,但他們是來送行的。店外春光明麗,風景宜人; 店內新酒初熟,吳姬殷勤好客;金陵子弟又紛紛來送,意厚情深。這真可以說是“四美具,二難并”,怎忍舍此遠行呢?惜別之情,于是油然而生,從而引出了以下三句。
“欲行不行各盡觴” 一句,有人作了這樣的解釋: “欲行的詩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盡觴。”這似乎不合原意。“欲行” 而又 “不行”,正表了詩人不得不行而又無限依戀的矛盾心理。詩人不忍遠行,相送者又何嘗希望他馬上就走,于是出現了 “各盡觴” 的場面。這里的 “各盡觴”,當然不是彼此只干一杯。而是繼續勸酒、繼續干杯,甚至當詩人多次起身告別之時,相送者還多次 “勸君更盡一杯酒” 呢!
前人多認為 “此詩妙在結語”,前面幾句,一般人都作得出。其實,結語固妙,前面幾句,也不能說不精彩。而且沒有前面的烘托、鋪墊、轉折,結語之妙,又何從顯現?讀完前四句詩,已感到惜別的意緒,浩浩無涯,綿綿不盡。在此基礎上再看結語,就覺得恰從詩中人物的肺腑中流出,一片真情,略無造作。正因為這樣,才以情動情,感人肺腑。
當然,結語之妙,還可以從藝術表現上探求。惜別的意緒浩浩無涯,綿綿不盡,但這是抽象的。滾滾東流的江水,浩浩無涯,綿綿不盡,則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座金陵酒店,也許正好面對大江; 而詩人,也許告別之后即坐江船遠去。當他與送行者 “各盡觴” 之時,遙望大江,心物交感,于是融別意于江水,給抽象以形象,從而強化了藝術感染力。就這一點而言,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啟發。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中的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陰鏗 《晚出新亭》 中的 “大江一浩蕩,離悲足幾重”,正與此同一機杼。李白的創新之處在于: 他不用簡單的比喻而出之以詰問。讀“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兩句,那詰問者的神情,聽眾們的反應,以及展現在遠處的江流、平野,雖然未著一字,卻都視而可見,呼之欲出。劉禹錫 “欲問江深淺,應如遠別情”,李后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是從這里變化出來的。
上一篇:《詩經·召南·野有死麕》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永州八記(選四)·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