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文潛歐陽少鳴
辛亥秋哭黃花崗諸烈士
轉眼黃花看發處,為囑西風,暫把香籠住。待釀滿枝清艷露,和香吹上無情墓。 回首羊城三月暮,記血肉紛飛,氣直吞狂虜。事敗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長無語。
黃興
這首詞是悼念黃花崗起義死難烈士的。1911年4月27日(農歷辛亥三月二十九日),由黃興、趙聲策劃指揮的武裝起義在廣州爆發。因情況有變,當日黃興遂親率敢死隊員一百三十多人攻打總督署,由于陳炯明、胡毅生等臨戰逃跑,致使黃興孤軍作戰,與大隊清軍激戰一晝夜,因傷亡過重,被迫退卻。黃興負傷,于農歷四月一日脫險抵香港。這便是著名的黃花崗起義。黃興到香港后,對起義中的死難烈士極為痛惜,于當年秋天黃花盛開時節寫下這首悼念之詞。
詞作的上片觸景生情,黃花,即菊花。由“黃花”生發意境,寫得婉約清麗。以“轉眼”開首,暗寓時光流逝之快。自黃花崗起義至寫此詞,已近半載,但作者心中仍不時浮現死難戰友的身影,抹不掉對他們的深深思念。瑟瑟秋風,更增添了一股凄婉之情。作者獨鐘黃花,是因秋菊傲霜,品格清高。因黃花之品格,更因為埋葬七十二烈士的處所即以“黃花”命名,便自然聯想到曾經與自己并肩戰斗的死難戰友,因此遂殷勤囑咐西風,不要吹走菊花的香氣,待到清艷晶瑩的露水釀滿枝頭時,再將露水與花香一起吹上烈士的陵墓,作為深情的祭奠。“無情墓”,謂死者地下無知。作者在此把黃花、清露、西風都人格化了,更見出其用情之深。
下片詞風陡轉,以記實之筆,追憶起義之事,寫得沉郁頓挫,使人聯想起杜甫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壯名句。上下片詞風的陡轉,描寫場面的變換,顯示了作者思緒心潮的起伏。作者回憶起暮春三月羊城的那場殊死搏斗?!把饧婏w,氣直吞狂虜”,一語概括盡了自己和戰友們冒著槍林彈雨,呼嘯吶喊著撲向敵陣的壯烈情景。末二句筆鋒從腥風雪雨氣氛中轉而寫對使起義功敗垂成、臨陣逃跑的膽小如鼠者的譴責與鄙夷。黃花崗起義中另外三路因陳炯明、胡毅生等臨陣懼戰,而未能同時發難,遂使黃興孤軍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失利。“鼠子”,即鼠輩,指陳炯明等人。鼠輩的臨陣逃跑,起義的功敗垂成,使得英雄飲恨九泉。作者在贊嘆戰友們英勇赴死精神的同時,那種扼腕嘆惜之情也躍然紙上。
全詞上下片的風格不同,卻能和諧地統一在同一首詞作中,筆勢起伏多變,而不失整體感。
上一篇:施議對《蝶戀花》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步高《衣襟中詩》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