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施議對
出塞
今古山河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納蘭性德
這是納蘭性德為康熙皇帝當侍衛,隨駕出巡塞外時所作詞。詞作借塞外風光,包括江山形勝及英雄人物,抒寫其對于成敗興亡及整個社會人生的看法與感慨,頗見其赤子肝腸。
上片所寫范圍較為寬廣,是對于塞外山河及一般成敗興亡的看法與感慨。謂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英雄人物,在這片土地上建立過顯赫的功業。而今,“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仿佛又呈現出當年的征戰場面。起調二句,縱橫今古,概括全面,境界甚為開闊,氣勢極其恢宏。但同時,作者又以“無定據”三字以寄感,謂:人生有限,山河無限,又有誰能夠永遠擁有這片土地呢?于是,后二句即以眼前所見景象,進一步將其所感具體化。萬里荒漠,西風楓樹,這是眼前所見之客觀物景,與人事無涉,但作者賦之以情感,謂:滿目荒涼,無可言對,不能共同訴說歷史上這里所發生的一切,而眼前的楓樹則一次又一次被西風染紅。二句既體現了人生有限、山河無限的感慨,又與歷史上的成敗興亡聯系在一起,使其所感更加具有典型意義。
下片由一般轉向個別,集中以昭君故事以寄感。謂昭君出塞和親,曾經從這里經過。在人生道路上,她曾有無數“幽怨”,而出塞之后成為匈奴閼氏,卻平息了烽煙,給這片土地帶來了和平。而今,昭君墓(青冢)仍在夕陽輝光的照耀之下,昭君豐碑永存。杜甫《詠懷古跡》有“獨留青冢向黃昏”句,詞作本此。二句說,王昭君與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一樣,也曾在這片土地上建立過顯赫的功業。最后二句,以眼前景作結,并以“深幾許”照應首句之“無定據”,總括全詞。謂古往今來,一切功業都已成為過去,眼前只有為秋雨洗刷過的深山。詞作由吊古轉向抒情,連用四個“深”字,以山之深,反襯情之深,留下了無窮余味。
上一篇:徐培均《蜀道難》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張文潛 歐陽少鳴《蝶戀花》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