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中玉趙山林
青蓋前頭點皂旗, 黃茅岡下出長圍。
弄風驕馬跑空立, 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云生翠, 歸來紅葉滿征衣。
圣明若用西涼簿, 白羽猶能效一揮。
熙寧八年(1075),詩人在密州(州治今山東諸城)知州任上。十月,修常山廟、祭常山,歸途中與同官在鐵溝會獵,歸后即題此詩于密州小廳上。詩人另有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也作于同時。
首聯寫會獵隊伍的雄壯。知州乘坐的青蓋蓬車前面,有高舉黑旗的儀仗隊開路。一行人馬浩浩蕩蕩直奔黃茅岡下,圈出射獵的圍場。雖屬“小獵”,但一個“長”字,還是顯示出獵場范圍的廣大,同時也顯示出參加會獵人數的眾多。
頷聯寫圍獵的場景。詩人選取了兩個典型的鏡頭:駿馬奔騰,猶如風馳電掣,剎那間忽又后足立地、前足凌空而起,發出震撼山谷的一聲長嘶;蒼鷹緊逐狡免,等到臨近獵物,陡然降低高度,掠地而飛,翅膀仿佛擦到了地面。即此二句,便已寫得圍獵場景如火如荼,令人目不暇接。馬是駿馬,鷹是雄鷹,迅疾勇猛,訓練有素,而那呼鷹策馬的獵手的矯健身姿也就呼之欲出了。
頸聯寫會獵歸來的喜悅?;赝麌C所在,方才還是千騎橫卷,黃塵蔽天,如今卻已蒼山含翠,白云繚繞,恢復了原有的寧靜。歸途之中,更有滿山霜葉,映紅征衣,使詩人非但毫無疲乏之意,反而覺得豪情滿懷,興猶未已。紀昀說這兩句“寫得興致”(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引),方東樹說這兩句“境象佳”(《昭昧詹言》),說得都是頗有道理的。
綜觀前三聯,詩人已經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動態的秋山圍獵圖。其中“點”、“出”、“跑”、“立”、“掠”、“飛”、“生”、“滿”等動詞的錘煉頗具匠心,“青”、“皂”、“黃”、“蒼”、“白”、“翠”、“紅”等色彩的對比也極為鮮明。但詩人感到意猶未盡,尾聯直抒懷抱,又將意境推進一層?!拔鳑霾尽?,指前涼主簿謝艾。據《晉書·張重華傳》,后趙進攻前涼,前涼主張重華以謝艾為將軍,大破之?!鞍子稹?,則用諸葛亮典故?!短接[》引裴啟《語林》:“與宣王(司馬懿)在渭濱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這兩句意思是說,謝艾以一書生而麾兵破敵,頗有儒將風度。如果朝廷用我蘇軾為將去抵御強敵,我也不會比謝艾遜色的。這是全詩畫龍點睛的一筆。有此一筆,這次會獵的意義便非同尋常了。
北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積貧積弱的時代,自始至終邊患不斷。熙寧三年(1070)至四年,西夏大舉騷擾西北邊境。七年(1074)至八年,宋遼之間又發生邊界糾紛,結果以宋割地七百里而妥協。對于北宋統治者的畏敵如虎、屈辱退讓,蘇軾歷來深表不滿;對于自己僻居外州、不受重用的處境,也力求早日擺脫。他迫切希望能有親臨疆場殺敵、為收復失地立功的機會。激蕩澎湃的愛國熱情,借著此種豪興勃發的射獵,化作這首高唱入云的詩篇。至今讀來,仍然令人振奮。
上一篇:王步高《示兒》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馬茂元 陳伯?!峨x騷》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