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回文三首》原文與賞析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涼低月半枯桐。人隨遠雁邊城暮,雨映疏簾繡閣空。
紅手素絲千字錦,故人新曲九回腸。風吹絮雪愁縈骨,淚灑縑書恨見郎。
羞看一首回文錦,錦似文君別恨深。頭白自吟悲賦客,斷腸愁是斷弦琴。
這是一組閨閣怨詩。前秦時秦州刺史之妻蘇若蘭,曾于錦上織回文寄給被流放的丈夫,傾訴相思之情,后來就成了妻子致書丈夫的典故。
第一首詩首句 “春晚落花余碧草”,寫春晚花落,只剩青青碧草。古人常用芳草寫離情,李煜 《清平樂》即云: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夜涼低月半枯桐。”夜涼,低月,半枯桐,這一組意象是思婦心緒低落的自然化。梧桐為鳳凰棲息之樹,常代指美好的夫君,而“半枯桐”則給人一種難圓美好的殘缺之感。然后就寫到邊城,雖未交代,但無疑那邊城有戍邊的夫君,所以思婦才希望像大雁一樣飛到那里,這就把兩個空間疊映起來了。接著又寫 “雨映疏簾繡閣空”,詩人又把那遙遠的思緒拉回到現實,這是痛苦的回歸。現實中,簾疏閣空,自然世界的蕭瑟恰合主觀心靈的空虛,這種心緒和外在的客觀景觀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難以截然割舍。
第二首詩首句為“紅手素絲千字錦”,“紅手”即紅酥的手,代女子。素絲,指潔白的絲,暗示了主人美好的心靈世界,而千字錦則指前秦蘇若蘭織錦文寄流放丈夫之事,意喻主人對遠在外地的夫君的思念。“故人新曲九回腸”,九回腸典出自司馬遷 《報任安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九回腸,指腸為之頻繁轉動,喻愁苦極甚,這里指主人聽到新曲而勾起愁緒百種。后兩句則復寫此情。主人看到絮雪紛飛,愁不僅生在眉間,也不僅生在心中,而是生在骨子里,這愁之深簡直寫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新曲、絮雪這些無情的東西皆能牽動主人的情感脈搏,這種愁仿佛成為她生命的全部。結句“淚灑縑書恨見郎”,“縑書”是指黃色細絹的書。《玉臺新詠》卷一 《古詩八首》其一: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縑即指此縑。“新縑”則常指代離婚再娶之新婦。主人對夫君已由過去的愛到恨,但恨中又有愛像鹽一樣溶在其中,愛恨交加,表達了此女子復雜的心態。
第三首詩也是怨情詩。“羞看一首回文錦,錦似文君別恨深”,回文錦前已注,文君典則出自 《史記》,這里似不指相如以琴挑文君,文君奔相如事,而是指文君不見相如,相如移情別戀的那段感情波折,所以詩中才說“別恨深”,結尾兩句 “頭白自吟悲賦客,斷腸愁是斷弦琴”,頭白,表達了主人公至死不諭的愛情。賦客,是代表司馬相如的。這里主人公把郎君比相如,而把自己比作文君,她彈琴斷弦,就像愁腸寸斷,這里表達了主人公愁之深。斷弦琴則表達了女子對郎君感情的決絕。這首詩客觀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
上一篇:《清代民歌·嘲某將軍》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團扇郎六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