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晶
百二關河草不橫, 十年戎馬暗秦京。
岐陽西望無來信, 隴水東流聞哭聲。
野蔓有情縈戰骨, 殘陽何意照空城!
從誰細向蒼蒼問, 爭遣蚩尤作五兵。
元好問
岐陽,就是現在的陜西鳳翔。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蒙古軍圍攻岐陽,四月城破。當時元好問任南陽縣令,驚聞岐陽城破的訊息,不禁悲從中來,寫下了著名的《岐陽》三首。此處所選的是第二首,也是三首之中最為沉痛的一首。詩人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寫出了由于元軍入侵而造成的巨大災雄,也暗諷了金朝軍政的腐敗。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是極其悲憤的。
首聯:“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寫元軍攻陜十年,而金朝卻武備松弛,本來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險隘,卻被元蒙軍隊所攻取?!鞍俣P河”本是形容陜西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妒酚洝じ咦姹炯o》云:“秦形勢之國,帶河山之險,懸絕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迸狁棥都狻芬K林注:“秦地險固,二萬人當諸侯百萬人也?!边@便是“百二關河”的來歷?!鞍俣P河”既言陜西有關河屏障,地勢險固,本應憑險堅守,不為元軍所乘,但“草不橫”,則寫出金軍武備松弛,在險絕處無軍把守的情況,給予痛心的嘲諷?!笆耆竹R”句,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元蒙軍隊開始攻陜,到正大八年攻陷鳳翔,恰是十年。“秦京”本指咸陽,此處代指岐陽。這里說元軍多年攻陜,使秦地人民備遭災難。這兩句已經奠定了此詩悲憤沉痛的基調。
頷聯:“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被们叭嗽娋鋪肀磉_詩人自己當時的特定心情。前一句反用杜甫《喜達行在所》三首其一中“西憶岐陽信”之句,極為貼切。元好問反用其意說“岐陽西望來無信”,來抒發河山陷落的悲憤。“隴水”句,化用北朝民歌《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的語意,寫秦地難民東遷的哀感。元好問在《中州集·雷綰詩序》中說:“客有自關輔來,言秦民之東徙者數十萬口,攜持負載,絡繹山谷間,晝夜無糗糧,夕休無室居,饑羸暴露,瀕死無幾。間有為秦聲寫去國之情者,其始則嘹亮而婉轉,若有所訴焉,少則幽抑而凄厲,若訴而怨焉,及其終也,嗚嗚焉,情愔焉,極其情之所之,又若弗能任焉者”,正可與此句參看。
頸聯:“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睂戓柋辉姛龤⒔俾雍蟮臍埰苹臎觥!耙奥本洌瑢憫鸸潜榈氐膽K象。江淹《恨賦》中云:“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劍魂。”此詩化用其意,并且進一步把“野蔓”這種無情之物擬人化,反襯出拋露荒野的戰骨無人過問,同時,也表達出詩人對那些與元軍浴血搏斗,直至流盡最后一滴血的金軍將士的敬意?!皻堦枴本鋵懺娡莱呛蟮谋瘧K景象,只有一片慘淡的殘陽余暉照在這遍是鮮血、悄無人聲的空城。
尾聯:“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詩人怨向蒼天發問,怎能容忍這些“蚩尤”作亂,造成生靈涂炭呢?“蒼蒼”,本指天的顏色,這里代指天?!膀坑取保瞎艜r傳說中的亂臣叛逆,曾與黃帝大戰。這里代指元軍。五兵,指矛、戟、鉞、盾、弓矢等五種兵器。作“五兵”是說發動戰亂。
元好問的“紀亂詩”清壯頓挫,沉郁悲涼,這首詩是“紀亂詩”中的代表作,寫得倍極沉痛。詩人并不是對某個具體史實進行客觀摹寫,而是以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藝術形象來概括那個時代的悲劇。詩人往往是以自己深哀巨痛的主體感受來創造極具深度、廣度的意象,深刻地寫出了變亂年代的歷史風貌。
上一篇:左健《歲除前一日作》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張道勤《岳墳》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