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百齊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儀真江口作
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濕。凄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試問鄉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腸欲斷,頭應白。空搔首興嘆,暮年離拆。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便挽取長江入尊罍,澆胸臆。
趙鼎
宋徽宗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汴京,次年(1127)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五月,高宗趙構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年九月,準備南逃。趙鼎也于此時自中原南渡,泊舟儀真(今江蘇儀征)江口,感于國難當頭,時局飄搖,備嘗離鄉背井之苦,滿懷悲痛地寫下此詞。
詞以“慘”字起調,描繪時令景物,表現當時社會氛圍和詞人內心感受。“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濕”。南行途中,泊船江口,時值秋天,西風襲人,秋雨侵心。在這腥風血雨的亡國之秋,作為愛國志士的詞人,心里的苦況滋味乃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詞首著一“慘”字,便把自然景物染上了濃厚的傷感色彩,給全篇定下了悲壯的基調。“凄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贝藢懰?。舉目四顧,周身冷清;仰望長空,幾行鴻雁南飛,傍晚時分投宿在水邊灘上。雁是候鳥,春北秋南,它們是因氣候變化而南來北往的;而詞人因故國淪陷,不得不去國離鄉,倉惶南顧。鴻雁雖然到處漂零,但到暮時還有棲息之所;而詞人卻奔波異鄉,無家可歸。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奔涌在詞人的胸膛。這兩句雖仍是寫景,但悲痛之情從一“凄”字中流露無遺。由鴻雁接著寫到故鄉:“試問鄉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這兩句化用崔顥《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蹦呛泼斓乃?,那迷濛的云,已不僅僅是自然界中的水和云,而是整個紛亂時代的象征;那“南北”,已括進故國、故都、故園在內的祖國大好河山。詞中著一“迷”字,可見時局之嚴峻,環境之惡劣,詞人心境之茫然惶惑?!暗荒?、寒青有無中,遙山色。”這里描寫遙山,表面看是寫景,但此山并非秀美的青山,而是“寒青”。濃郁的感情從“寒”字中畢現。一個“但”字,說明詞人所見僅是一抹朦朦朧朧、若隱若現的凄寒青山,故園已遠了,遠了,望穿秋水也休想見到。
上片雖以寫景為主,但處處關情。特別是運用了感情強烈的“慘”、“凄”、“寒”等字,充分展示了詞人沉重而茫然的心境,表露了他對北方河山的無限眷戀。下片則放開嗓子,淋漓盡致地吐露心中的塊壘?!疤煅穆罚峡?。腸欲斷,頭應白?!眱陕撊志洌乒狞c般敲擊著人們的心靈。汴京失陷,二帝蒙塵,回首北望,故國河山已渺茫不可見;此時惶惶然寄身孤舟,作那無休止的萬里漂泊;回首往事,面對現實,禁不住肝腸寸斷;正當四十三歲壯年的詞人,似乎感到自己頭發已經漸白?!皯弊窒碌贸镣?。“空搔首興嘆,暮年離拆?!币粋€簡單的“搔首”動作,包含了許多難以言說的情感內涵,有國家淪亡的傷痛,有背井離家的悲哀,有親人生離死別的凄楚。前面冠以“空”字,更顯得無可奈何?!绊毿诺老麘n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奔热簧κ着d嘆是徒勞無益的,那么就借酒澆愁吧,即使借酒能夠澆愁,但酒總會有飲盡的時候。酒有盡而情無極,國恨家愁無法消除呵。那么也只能這樣了:“便挽取,長江入尊罍,澆胸臆。”把整個長江水當作酒喝下去,也許能稍稍消減心中的愁悶。這種極度的夸張,具有振聾發聵的藝術力量,一個激昂慷慨、憂國憂民的愛國者形象栩栩如生地屹立在我們面前。
這是南宋初年著名的愛國詞作,其豪放風格產生過積極影響。趙鼎是當時深受人們愛戴的大臣。他力主抗金,頗具謀略,薦任岳飛、韓世忠等愛國將領,有效地組織了軍事力量以抵御金兵,這首詞也能真實地表達出他的心聲。全詞感情真摯強烈,既悲且壯,深刻感人。就藝術表現來說,上片寫景,融情入景;下片抒情,慷慨激烈;特別是下片音節高亢,想象豐富,筆力雄健。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云:“慷慨激烈,發欲上指,詞境雖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笨芍^允當之言。
上一篇:顧復生《滿庭芳》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喻朝剛《滿江紅》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