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原文與賞析
李白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
九華山,地處安徽省青陽縣。天寶后期,李白于漫游途中,曾在九江下游 (即安徽貴池至銅陵一帶) 的江面上遠眺九華,觀賞山景。篇首二句所言,即指此事。
“天河”二句,緊承其上,具體描繪當初遙望九華山的情景。詩中寫瀑布的懸空而下,用一“掛”字,極耐咀嚼。它化動為靜,表現出詩人在凝神眺望的一瞬間所產生的幻覺: 奔騰的瀑布從天河傾瀉而出,旋即化作一匹巨大的綢緞,高掛于天地之間。這不僅顯示出氣勢的雄偉,而且非常貼切,與上句“遙望”二字相綰合,因為這種靜止的幻覺,只有當“遙望”時才有可能出現。于此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針線之細密。如果說“天河掛綠水”是化動為靜,那么,“秀出九芙蓉”則與之相反,是化靜為動。詩人把九華山群峰寫成是從水面裊裊露出的九朵芙蓉,漸長漸大,婀娜多姿,令人覺其秀色可餐。這兩句所寫,一雄偉,一奇秀,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對比;而綠水與芙蓉并列,又使畫面增添了一種鮮明的色彩映襯。詩人對山峰與瀑布的描寫,就是這樣獲得了各益其彰的藝術效果。
以上四句,詩人表達了對九華山的難以忘懷之情,接下來,筆鋒則轉至對今后入山尋幽探勝的向往:“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詩人此問,當是大有深意。前人有云:“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陶宏景《與謝中書書》),然而這共談者須有共識,須是瀟灑出塵之人,若是奔走名利之徒,終日營營世念,心有所蔽,又豈能攜手同游,以盡其歡呢?“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這最后二句,承接上面的提問,點明韋仲堪正是可以與自己同游共賞的高人雅士,以贊嘆之筆作結。韋時為青陽縣令,結句說其“于此臥云松”,這是不可忽略的一筆。“臥云松”本指隱居,詩人在此則是借以言其為政清簡,無案牘之勞; 處世脫俗,有林泉之心,能夠從容瀟灑地與自己褰裳涉水,舉足登山,共同領略山水之趣。
此詩寫得感情濃郁,既有對山川美景的神往之情,又有對友人情操的贊美之意,而在這情濃于墨的詩句之中,不也就寓含了詩人自己所特有的那么一種清高絕俗的美嗎?
上一篇:朱熹《晚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許安仁《望少室》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