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鮑照·擬古·八首·其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幽并重騎射,少年好馳逐。②
氈帶佩雙鞬,象弧插雕服。③
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④
朝游雁門上,暮還樓煩宿。⑤
石梁有余勁,驚雀無全目。⑥
漢虜方未和,邊城屢翻覆。
留我一白羽,將以分虎竹。⑦
【注釋】 ①《擬古》共八首,此為第三首。②幽: 幽州,今河北北部。并: 并州,今山西一帶。幽并多游俠健兒。③鞬 (jian): 馬上放弓箭的器具。象弧: 象牙裝飾的弓。雕服: 雕畫的箭袋。④鞚 (kong): 馬絡頭。飛鞚,即飛馬奔馳。平陸: 即平川。⑤雁門:關隘名,在今山西省代縣北的雁門山上。樓煩: 漢縣名,也是古邊防要塞,在今山西朔縣東。⑥“石梁”句: 形容弓硬箭利。李善注引 《闞子》說,有位工人給宋景公制弓,九年而成,因耗盡精力,弓成三日后死。宋景公登虎圈張弓試射,箭穿過西霜之山,飛越彭城之東,其余力猶勁,插進石梁之中。“驚雀”句: 形容箭術極精。李善注引 《帝王世紀》說,后羿射雀,欲射其左目,然而誤中右目。后羿為此終身慚愧。⑦“留我”二句: 謂愿為刺史郡守,保衛邊疆。白羽,箭名。虎竹,指銅虎符、竹使符,符分兩半,右符留京師,左符給郡守或主將。虎符發兵,竹符遣使。
【鑒賞】 《擬古·其三》也是鮑照邊塞詩的代表作之一。他的一生,“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 (鐘嶸《詩品》),常發思古之幽情,借古抒懷,以古諷今。此詩即以幽、并少年自比,從中寄寓了自己立功邊塞,報效祖國的理想和請纓無路、報國無門的憤懣。
詩凡十四句。前十句寫幽、并少年“重騎射”、“好馳逐” 的英武雄姿和高超武技,重外在形象的刻畫; 后四句寫幽、并少年“分虎竹”、“定邊城” 的雄心壯志和愛國精神,重內在心理的揭示。首兩句概說總寫幽、并少年騎術精良,射技高超。幽、并二州乃漢代的邊地,其俗質樸強悍、勇尚武力,自古多豪杰之士。次兩句“氈帶佩雙鞬,象弧插雕服”,上承首句之“重騎射”,寫幽、并少年弓矢裝束之健美。氈帶上佩掛著雙鞬,自有一股粗豪強悍之氣,雕服上插滿象弧,更有一種英俊颯爽之姿。五、六句 “獸肥春草短,飛鞚越平陸”,上承次句之“好馳逐”,寫幽、并少年馳馬飛奔之騎術。春日草短,野獸正肥,平陸圍獵,縱馬如飛。七、八句 “朝游雁門上,暮還樓煩宿” 又上承 “好馳逐”,從時、空關系上再次贊揚幽、并少年騎術之精良敏捷。樓煩至雁門,千里之遙,朝發暮還,何等迅疾; 同時,一 “游”字、一“宿”字,又透出一股曠放與瀟灑。九、十句 “石梁有余勁,驚雀無全目” 又上承 “重騎射”,借用典故,再次贊揚幽、并少年射技之高超精湛。“余勁” 猶可穿入“石梁”,何等的臂力,何等的硬! “驚雀”難保其“全目”,又是何等的眼力,何等的善射! “漢虜” 以下四句,寫漢、虜未和,邊境未安,敵人屢屢入侵,邊城屢屢傾覆,幽并健兒為國請纓,愿得一箭,分符遣兵,鎮守邊關。這既是幽、并少年保家衛國、殺敵效死的心愿,也是鮑照渴望建功而又報國無門的吶喊,同時也是對東晉至宋,統治者偏安茍且,不思恢復的諷刺。全詩筆力遒勁、詞采飛揚、慷慨任氣、磊落使才,在衰緩纖弱的六朝詩壇,尤其顯得高標獨樹,俊逸清拔。
文章作者:傅正義
上一篇:愛國詩詞《黃煥中·秋興八首用杜工部原韻·其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