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霍松林
腰間羽箭久凋零, 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 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 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 臥聞新雁落寒汀。
淳熙八年(1181),陸游奉調(diào)提舉淮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因臣僚以“不自檢飭,所為多越于規(guī)矩”論罷,閑居山陰老家。第二年,除朝奉大夫、主管成都府玉局觀。宋朝制度,指明“主管”或“提點”某宮、某觀,只是給一個領取乾俸的空名,根本不須到那里去干什么實事。這首詩,即作于此年山陰賦閑之時。
題為“晚泊水村”,按照觸景生情的規(guī)律,通常的寫法應該是先從眼前景落墨。詩人擺落凡近,別出心裁,將眼前景留在結(jié)尾,卻用以借景抒情。從實質(zhì)上說,通篇八句,都用來直抒胸臆,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擴展了傾瀉情感波濤的空間。
通篇抒情,容易流于抽象化。詩人的高明之處,正在于通篇抒情,卻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前四句的形象性來自借古事以抒今情。且看首聯(lián):杜甫用“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再現(xiàn)凌煙閣上功臣們的畫像(見《丹青引》);東漢車騎將軍竇憲率部擊敗北匈奴的侵略軍,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令班固作銘,刻石紀功而還(見《后漢書·竇憲傳》)。其人其事,都是詩人所向往的,故首聯(lián)即取材于此而自鑄偉詞。自顧腰間,羽箭猶在,表明始終渴望馳驅(qū)沙場,收復失地;然而羽箭久已凋零,卻依然投閑置散,,何時才能象竇憲與凌煙猛將那樣大顯身手,為國立功?兩句詩,歷史與現(xiàn)實交錯,遭遇與愿望對立,從而激發(fā)讀者的無窮想像,而詩人流落江湖的身影與壯志難酬的心態(tài),也于廣闊的歷史背景中閃現(xiàn),如聞“太息”之聲。多情的讀者、也會為之“太息”的。如果是意志薄弱的碌碌之輩,繼一聲“太息”,必將進而大發(fā)牢騷,傾瀉絕望情緒。作為杰出愛國詩人的陸游,卻不如此。且看次聯(lián):
次聯(lián)以“老子”與“諸君”對舉,用了兩個典故?!妒酚洝ばl(wèi)將軍驃騎列傳》記載: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塞三千馀里,大破匈奴,天子用“絕大漠,……執(zhí)鹵獲丑”等語贊揚他的赫赫戰(zhàn)功。詩人從這里吸取“絕大漠”三字,隱然以霍去病自比。但霍去病橫度大漠之時,正年富力強,而詩人此時已五十八歲,故自稱“老子”,又于“絕大漠”之前加“猶堪”二字,表明自己雖然年老,仍然能夠長驅(qū)直入,殺敵致勝。這句詩,以“絕大漠”表現(xiàn)抗金雄心,用典貼切。用“猶堪”作狀語,更蘊含深廣,耐人尋味。詩人少壯之年,“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已自許“塞上長城”;如果得到重用,早可以追蹤衛(wèi)霍。可是直到老年,還夜泊水村,一籌莫展!用“猶堪”二字,其歲月蹉跎的悲慨已見言外。然而作為“絕大漠”的狀語,這種言外之意反而強化了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真可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其愛國激情、獻身豪氣,令人感發(fā)興起。如果當權(quán)“諸君”都像他這樣,那么南宋的偏安局面,不就可以徹底改變了嗎?然而“諸君”的表現(xiàn),卻與此形成強烈的對照。大家都很清楚:當時南宋政府奉行投降政策,對金稱臣、納貢、割地以求茍安。詩人在這里不愿正面提出這一類事情痛加斥責,而是微婉地用了一個典故:晉室南渡,過江諸人常在新亭飲宴,周侯嘆息說:“風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異!”大家都相視流淚。王導批評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見《世說新語·言語》)詩人將這個典故錘煉成精采的詩句,與上句合成有機聯(lián)系的一聯(lián):我年近花甲,倘有用武之地,還能像霍去病那樣橫度大漠;諸君大權(quán)在握,又何至于束手無策,像南渡諸人那樣對泣新亭呢?“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之意,已溢于言表。
三聯(lián)上句“一身報國有萬死”,緊承次聯(lián),進一步表明決心:誓雪國恥。萬死不辭。然而問題的關鍵仍在于“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因而以“雙鬢向人無再青”轉(zhuǎn)向尾聯(lián)。韶華易逝,時不我與,再蹉跎下去,雙鬢飛雪,還能有什么作為呢?這里當然有自惜自嘆的成分,但更重要的則是向當權(quán)者提出希望和警告。
尾聯(lián)點題?!敖创帯?,緊扣題目中的“泊水村”。最后一億則通過自我情態(tài)和客觀景物的生動描繪托出題目中的“夜”字。白天當然也可以“臥”,但如果是白天,則“新雁落寒汀”自然明白可見,不必用那個“聞”字。“臥聞新雁落寒汀”,首先展現(xiàn)的是詩人夜臥船艙、側(cè)耳靜聽的神態(tài)。既用“聞”字,則只能聞其聲,不能見其形。他聽見雁聲自遠而近,由高向低,最后來自“寒汀”,便通過“通感”作用,在想象中浮現(xiàn)“新雁落寒汀”的動景?!巴 辈粫械健昂保f它“寒”,乃是詩人觸覺的外射?!昂迸c“新雁”相聯(lián)系,再結(jié)合山陰的氣候特點,便可以看出詩人通過聽覺和觸覺。多么細致入微地寫出了江南水村最富特征性的冬夜景色。
尾聯(lián)寫出了“夜泊水村”的荒寒情景,但用“記取”領起,便非單純寫景,,而是由三聯(lián)下句轉(zhuǎn)出,慨嘆時光的不斷流逝?!靶卵懵浜 ?、這一年不又進入秋末冬初季節(jié)了嗎?時不再來的憂傷,請纓無路的焦灼,北定中原的渴望,都隨雁唳的聲聲入耳而激蕩躍動,化為洶涌澎湃的情感波濤。這首愛國詩歌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正來自這種情感波濤的奔騰流注。國仇末報,壯士空老!千載之下,每一位有愛國心的讀者都不能不為作者的遭遇感到痛惜,一酒同情之淚。
上一篇:薛祥生《夜思中原》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吳熊和《夜游宮》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