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江上層樓翠靄間,滿簾春水滿窗山。
青楓綠草將愁去,遠入吳云暝不還。
漢陽,今湖北漢陽縣。同治七年《續輯漢陽縣志》卷二十五記載:“太白樓,在城北十里,元末廢于兵?!边@首詩借景抒情,既表現了太白樓的壯觀遠景,又表現了詩人憑眺時的情思。
前二句描寫樓景。首句描寫太白樓的位置。江,指長江與漢江。“江上”一詞;點明了樓的地位。翠靄,青云。太白樓上摩青云,下瞰大江,本身就具有一種壯觀天地間的雄偉氣勢。次句寫太白樓門窗所見美景。太白樓門朝大江,開簾便見春水。此樓外面是青山,開窗便見青山。這句修辭巧妙,詩人不直述開門見水,開窗見山,而是寫滿簾是水,滿窗是山,這是一種加倍的寫法。它借鑒了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寫法,但又不落窠臼。
后二句寫登臨憑眺的情景。青楓綠草,寫登樓所見江漢平原的景色。青、綠兩個顏色詞,與上文春水相照應,寫出了春天的景色特點?!皩⒊钊ァ?,寫詩人觸景生情,引起愁思。草木本來無情,這里寫它帶愁,用的移情手法。吳云,指長江下游的上空。暝,日暮。結句寫景色不盡,愁思也不盡。愁緒本是抽象的,這里寫它隨著草木遠入吳云,便將它具體化形象化了。這種將抽象感情形象化的寫法,實為南唐李煜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先驅。
宋代顧樂《唐人萬首絕句》評此詩:“善寫杳冥之言,情思正自無盡?!辫泌?,指極遠之處,語出宋玉《對楚王問》:“翱翔乎杳冥之上”。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在于將極目的遠景與無盡的情思融合成為意境。清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曾將詞的意境分為“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前者是“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后者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首詩也表現了這兩種意境。前二句寫的是無我之境,以物觀物,即以太白樓的門窗觀樓外春水青山,實際上在這個境界里還是有“我”存在的,不過“我”的感情隱藏未露。末二句則是寫的有我之境,詩人以我觀物,把自己的愁緒移向了客觀景物,使春楓、綠草、吳云都染上了憂愁的感情色彩。這也是一種緣情寫景的手法。
上一篇:李商隱《望喜驛別嘉陵江水二絕》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曹松《己亥歲二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